塞拉菌素(也称为西拉菌素)由基因重组的阿维链霉菌新菌株发酵而成,由美国辉瑞制药开发。通过对多拉菌素进行化学合成结构修饰得到,于1999年7月首次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Revolution。
作用机制塞拉菌素的作用机理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相同,一方面能作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激动剂引发突触前GABA的释放,进而引起膜对Cl¯通透性的增加;另一方面能使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开放,使Cl¯通透性增加导致膜电位超极化,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引起虫体发生快速、致死性和非痉挛性的神经肌肉麻痹而死亡。由于吸虫和绦虫不具有GABA神经传导递质和谷氨酸控制的Cl¯通道,因此该类药物对其无驱杀作用。无脊椎动物的药物结合位点在外周组织,而哺乳动物的药物结合位点在中枢神经系统。但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此类药物极少能进入脑组织,因此对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是安全的。
用途塞拉菌素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口服、注射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主要针对宠物猫狗的成年蚤、丝虫及疥癣的体内外杀虫剂。
制备总收率为59.5%,终产品纯度大于99.4%。
分析结果显示:塞拉菌素纯度为99.446%,总杂<0.6%,所有单杂均<0.2%。
生物活性Selamectin 是一种半合成的大环内酯,是一种抗寄生虫剂和驱虫剂。它激活神经元和咽肌中的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以预防恶性丝虫、淋巴丝虫和线虫感染。Selamectin 还是有效的 P-糖蛋白 (P-glycoprotein) 底物和抑制剂,IC50 为 120 nM。
体外研究放射标记的塞拉菌素通过 Caco-2 单层细胞的转运表明,它是一个 P-glycoprotein (P-gp) 的底物,并且其分泌/吸收比值为 4.7。塞拉菌素能够抑制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排出 Rh-123,这种抑制浓度与维拉帕米相似。
体内研究在猫身上单次涂抹6 mg/kg的Selamectin 每两个月一次,可以有效预防 B. malayi 的感染。每半年应用两次 Selamectin 可以阻止循环微丝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