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deuterioallyl)aniline | 1211481-3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deuterioallyl)aniline
英文别名
o-allyl-2-d1 aniline
2-(2-deuterioallyl)aniline化学式
CAS
1211481-32-1
化学式
C9H11N
mdl
——
分子量
134.185
InChiKey
LVFFFZMLLZHVNL-VMNATFB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
  • 重原子数:
    1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26.0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烯烃顺式氨基化的证据,氨氧化案例研究:动力学、EPR 光谱和 DFT 计算
    摘要:
    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重要。我们最近表明,铜(II)配合物可以促进和催化分子内烯烃氨基氧化、碳胺化和二胺化反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告了对铜(II)促进的烯烃氨基氧化反应机理的综合实验和理论研究。动力学实验揭示了一个机制途径,涉及羧酸铜(II)络合物和γ-烯基磺酰胺底物之间的平衡反应以及N + Cu在烯烃上的限速分子内顺式加成。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支持顺式氨基铜是速率决定步骤。紫外/可见光谱支持碱基在羧酸铜 (II) 二聚体分解成单体物质中的作用。电子顺磁共振 (EPR) 谱为具有 Cu II氧化态的动力学能力 N - Cu 中间体提供了证据。由于我们开发的Cu II促进和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化反应之间高度相似的立体化学和反应性趋势,顺式氨基铜化机制可以合理地推广到整个反应类别。本报告中公开的方法和发现对于其他羧酸铜(II)促进的反应,特别是在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发生的反应的机理分析和优化也应该证明是有价值的。
    DOI:
    10.1002/chem.201101703
  • 作为产物:
    描述:
    N-(2-deuterioallyl)aniline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5,5-dimethyl-1,3-cyclohexadiene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70%的产率得到2-(2-deuterioall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烯烃顺式氨基化的证据,氨氧化案例研究:动力学、EPR 光谱和 DFT 计算
    摘要:
    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重要。我们最近表明,铜(II)配合物可以促进和催化分子内烯烃氨基氧化、碳胺化和二胺化反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报告了对铜(II)促进的烯烃氨基氧化反应机理的综合实验和理论研究。动力学实验揭示了一个机制途径,涉及羧酸铜(II)络合物和γ-烯基磺酰胺底物之间的平衡反应以及N + Cu在烯烃上的限速分子内顺式加成。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支持顺式氨基铜是速率决定步骤。紫外/可见光谱支持碱基在羧酸铜 (II) 二聚体分解成单体物质中的作用。电子顺磁共振 (EPR) 谱为具有 Cu II氧化态的动力学能力 N - Cu 中间体提供了证据。由于我们开发的Cu II促进和催化的烯烃双官能化反应之间高度相似的立体化学和反应性趋势,顺式氨基铜化机制可以合理地推广到整个反应类别。本报告中公开的方法和发现对于其他羧酸铜(II)促进的反应,特别是在非质子有机溶剂中发生的反应的机理分析和优化也应该证明是有价值的。
    DOI:
    10.1002/chem.2011017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Polycyclic Nitrogen Heterocycles via Alkene Aminopalladation/Carbopalladation Cascade Reactions
    作者:Danielle M. Schultz、John P. Wolfe
    DOI:10.1021/ol100033s
    日期:2010.3.5
    synthesis of tricyclic nitrogen heterocycles from N,2-diallylaniline derivatives is described. These transformations proceed via sequential alkene aminopalladation of an intermediate LnPd(Ar)(NRR′) species followed by alkene carbopalladation of the resulting LnPd(Ar)(R) complex. Both alkene insertion steps occur in preference to C−N or C−C bond-forming reductive elimination. An unusual 1,3-palladium shift
    描述了一种从N ,2-二烯丙基苯胺生物合成三环氮杂环的新方法。这些转化通过中间体 L n Pd(Ar)(NRR') 物种的连续烯烃化,然后是所得 L n Pd(Ar)(R) 络合物的烯烃碳化进行。两个烯烃插入步骤都优先于 CN 或 CC 键形成还原消除。当2时,发生异常1,3-移-烯丙基-N-(2-乙烯基苯基)苯胺被用作底物,其产生具有三个连续的立构中心的分子四环。
  • Highly Stereoselective <i>7-Endo-Trig</i>/Ring Contraction Cascade To Construct Pyrrolo[1,2-<i>a</i>]quinoline Derivatives
    作者:Xinyu Li、Cheng Li、Wenjing Zhang、Xiang Lu、Shiqing Han、Ran Hong
    DOI:10.1021/ol100220c
    日期:2010.4.16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Cram's phenonium ion, a novel cascade reaction was illustrated to construct pyrrolo[1,2-a]quinolines as a sole diastereoisomer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gamma-lactam ring and electron-rich arene ar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ring contractio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