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phthalocyanine)(2,3,5,6-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 | 1354946-5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phthalocyanine)(2,3,5,6-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
英文别名
FePc(p-chloranil)
[Fe(phthalocyanine)(2,3,5,6-tetrachloro-1,4-benzoquinone)]化学式
CAS
1354946-57-8
化学式
C6Cl4O2*C32H16N8*Fe
mdl
——
分子量
814.256
InChiKey
UTZILCRWVCLVJ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64
  • 重原子数:
    5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39.6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8.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Fe(II)-和Fe(III)-酞菁与2,3,5,6-四氯-1,4-苯醌的分子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及其在氨基酸和胺的比色传感中的应用。
    摘要:
    Fe(II)Pc和Fe(III)Pc与π受体2,3,5,6-四氯-1,4-苯醌(p-chloranil,p-CHL)的相互作用已通过光谱法(UV / vis和FT-IR)并在三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荧光光谱分析。配合物的化学计量为1:1。电子光谱研究的结果表明,发现Fe(II)Pc-p-CHL体系的形成常数高于Fe(III)Pc-p-CHL体系的形成常数。荧光猝灭研究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观察结果,对于Fe(II)Pc-p-CHL体系计算的缔合常数为4.2×10(3)mol L(-1),对于Fe(III)Pc- p-CHL系统为2.2×10(3)mol L(-1)。数据是根据理化参数来讨论的。摩尔消光系数,振荡器强度,偶极矩,电离势,离解能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π-πCT复合物的形成是自发的并且是吸热的。初步研究表明,CT复合物可以有效地用作检测氨基酸和胺的比色剂。
    DOI:
    10.1016/j.saa.2011.09.0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