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othioamide | 945226-8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othioamide
英文别名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enecarbothioamide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othioamide化学式
CAS
945226-81-3
化学式
C8H5ClF3NS
mdl
——
分子量
239.649
InChiKey
UOUDGPDKZVVPL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58.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othioamid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醇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含有酰腙部分的新型苯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真菌活性
    摘要:
    农作物真菌病害对全球农作物生产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开发新型高效杀菌剂是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措施。我们前期对天然产物噻孢菌素A的结构优化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苯基噻唑是一种优异的抗真菌骨架。为了寻找新的杀菌剂,利用活性子结构原理设计合成了45种含有酰腙结构的苯基噻唑衍生物。拼接。除了化合物 E1、E14 和 E33 之外,45 种化合物中有 42 种是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 1H NMR、13C NMR 和 HRMS 进行了结构表征。目标化合物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稻瘟病菌、山茶炭疽菌、玉米双极菌和核盘菌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评估。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米霉和茶霉表现出优异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E4、E10、E14、E17、E23、E26和E27对米霉的抑制率超过80%,EC50值为1.66、2.01、2.26、1.45、1.50、1.29和2.65。
    DOI:
    10.3390/molecules28207084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5-三氟甲基苯腈 在 magnesium(II) chloride hexahydrate 、 sodium hydrogen sulfide monohydr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2-chloro-5-(trifluoromethyl)benzothio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含有酰腙部分的新型苯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真菌活性
    摘要:
    农作物真菌病害对全球农作物生产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开发新型高效杀菌剂是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措施。我们前期对天然产物噻孢菌素A的结构优化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苯基噻唑是一种优异的抗真菌骨架。为了寻找新的杀菌剂,利用活性子结构原理设计合成了45种含有酰腙结构的苯基噻唑衍生物。拼接。除了化合物 E1、E14 和 E33 之外,45 种化合物中有 42 种是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 1H NMR、13C NMR 和 HRMS 进行了结构表征。目标化合物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稻瘟病菌、山茶炭疽菌、玉米双极菌和核盘菌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评估。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米霉和茶霉表现出优异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E4、E10、E14、E17、E23、E26和E27对米霉的抑制率超过80%,EC50值为1.66、2.01、2.26、1.45、1.50、1.29和2.65。
    DOI:
    10.3390/molecules282070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iazole and thiadiazole compounds for inflammation and immune-related uses
    申请人:Vo Huu Nha
    公开号:US20070254925A1
    公开(公告)日:2007-11-0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structural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solvate, clathrate, or prodrug thereof, wherein R′ 1 , X, X′, L and Y are defined herein. These compounds are useful as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allergic disorders, and immune disorders.
    该发明涉及结构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包合物或前药,其中R′1,X,X′,L和Y在此定义。这些化合物可用作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和预防炎症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 THIAZOLE AND THIADIAZOLE COMPOUNDS FOR INFLAMMATION AND IMMUNE-RELATED USES
    申请人:Synta Pharmaceuticals Corp.
    公开号:US20130317032A1
    公开(公告)日:2013-11-28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compounds of structural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solvate, clathrate, or prodrug thereof, wherein R′ 1 , X, X′, L and Y are defined herein. These compounds are useful as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allergic disorders, and immune disorders.
    本发明涉及结构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合物,笼合物或前药,其中R′1,X,X′,L和Y在此定义。这些化合物可用作免疫抑制剂,并用于治疗和预防炎症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
  • WO2007/87427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OXADIAZOLE, THIADIAZOLE AND TRIAZOLE DERIVATIVES AND COMBINATORIAL LIBRARIES THEREOF
    申请人:TREGA BIOSCIENCES, INC.
    公开号:EP1126833A2
    公开(公告)日:2001-08-29
  • EP1126833A4
    申请人:——
    公开号:EP1126833A4
    公开(公告)日:2004-09-08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