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 | 56159-60-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
英文别名
N-(3-Cumarinylcarbonyl)-β-alaninmethylester;Methyl 3-[(2-oxo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
methyl 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化学式
CAS
56159-60-5
化学式
C14H13NO5
mdl
——
分子量
275.261
InChiKey
XUZQRZXLBMKEC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81.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1-羟基苯并三唑三乙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methyl 3-{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ionylamino}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香豆素衍生物的简便合成及其通过 VEGFR2 和拓扑异构酶 II 抑制的细胞毒性。
    摘要:
    合成了新型半合成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拓扑异构酶 II、VEGFR2 抑制导致癌细胞死亡,将其开发为化疗抗癌剂。采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以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偶联剂,通过香豆素-3-羧酸与氨基酸甲酯的反应制备香豆素氨基酸和二肽衍生物。合成的化合物针对 VEGFR2 和拓扑异构酶 IIα 蛋白进行筛选,以突出它们的结合亲和力和虚拟结合机制。有趣的是,化合物 4k (Tyr) 和 6c (β-Ala-L-Met) 通过与关键氨基酸(如共结晶配体)形成相同的相互作用而共享对三种蛋白质的活性。化合物 4k 和 6c 均对 MCF-7 细胞表现出有效的细胞毒活性,IC50 值为 4.98 和 5.85 µM,分别导致细胞死亡 97.82% 和 97.35%。验证分子对接研究,与索拉非尼 (30 µM) 相比,两种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 VEGFR-2 抑制作用,IC50 值为
    DOI:
    10.3390/molecules27238279
  • 作为产物:
    描述:
    水杨醛哌啶1-羟基苯并三唑三乙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methyl 3-[(2-oxo-2H-chromene-3-carbonyl)amino]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香豆素衍生物的简便合成及其通过 VEGFR2 和拓扑异构酶 II 抑制的细胞毒性。
    摘要:
    合成了新型半合成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拓扑异构酶 II、VEGFR2 抑制导致癌细胞死亡,将其开发为化疗抗癌剂。采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以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偶联剂,通过香豆素-3-羧酸与氨基酸甲酯的反应制备香豆素氨基酸和二肽衍生物。合成的化合物针对 VEGFR2 和拓扑异构酶 IIα 蛋白进行筛选,以突出它们的结合亲和力和虚拟结合机制。有趣的是,化合物 4k (Tyr) 和 6c (β-Ala-L-Met) 通过与关键氨基酸(如共结晶配体)形成相同的相互作用而共享对三种蛋白质的活性。化合物 4k 和 6c 均对 MCF-7 细胞表现出有效的细胞毒活性,IC50 值为 4.98 和 5.85 µM,分别导致细胞死亡 97.82% 和 97.35%。验证分子对接研究,与索拉非尼 (30 µM) 相比,两种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 VEGFR-2 抑制作用,IC50 值为
    DOI:
    10.3390/molecules272382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