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S)-2,5,8-tris(p-tolylsulfonyl)-2,5,8-triazabicyclo<7.4.01,9>tridecane | 929078-5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S)-2,5,8-tris(p-tolylsulfonyl)-2,5,8-triazabicyclo<7.4.01,9>tridecane
英文别名
——
(S,S)-2,5,8-tris(p-tolylsulfonyl)-2,5,8-triazabicyclo<7.4.0<sup>1,9</sup>>tridecane化学式
CAS
929078-51-3
化学式
C31H39N3O6S3
mdl
——
分子量
645.865
InChiKey
BDDWGKLTHQIOLU-CONSDPR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1
  • 重原子数:
    43.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112.1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S)-2,5,8-tris(p-tolylsulfonyl)-2,5,8-triazabicyclo<7.4.01,9>tridecane 在 sodium amalgam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7aS,11aS)-N1,N4,N7-tris(4-methoxyphenyl)dodecahydro-1H-benzo[b][1,4,7]triazonine-1,4,7-tri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中环三胺氢键衍生物的动态和持久环手性
    摘要:
    合成了由1,4,7-三氮杂环壬烷(TACN)衍生的环状三脲;X射线晶体学显示出手性碗状构象,每个尿素以均匀的方向性与其相邻的尿素形成氢键,形成“环手性”氢键闭环。变温1 H NMR、1 H- 1 H 交换光谱、Eyring 分析、计算模型以及在各种溶剂中的研究表明,环手性是动态的(非配位溶剂中的Δ G ‡ 25°C = 63–71 kJ mol –1 ) ,通过两种机制在对映体之间进行交换:碗反转和方向性反转,前者受到稍小的对映体化障碍。在氢键溶剂存在下,对映体化速率显着增加。通过用反式环己烷使一个乙烯桥成环,可以仅诱导两个环手性氢键方向性之一的聚集。或者,可以通过用顺式环己烷环化一个乙烯桥(防止碗反转)并用甲酰胺取代一个脲官能团(防止方向性反转)来抑制对映体化。结合这些结构修饰,产生了 Δ G ‡ 25°C = 93 kJ mol –1的对映体势垒,提供了平面手性、阻转异构碗状结构,其立体化学稳定性仅来自其氢键网络。
    DOI:
    10.1021/jacs.3c0657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三氮杂大环的合成及其八面体配合物
    摘要:
    手性和大体积的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L 1)类似物chtacn(2,5,8-三氮杂双环[7.4.0 1,9 ]十三烷,L 2),具有与tacn稠合的环己烷环从(±),(+)-或(-)-反式-环己烷-1,2-二胺开始合成。描述了钴(III),镍(II),铬(III)和铁(III)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在复杂的双(RR -2,5,8-三氮杂双环[7.4.0 1,9 ]十三烷)钴(III氯化六氟磷酸盐,环己烷环和成对的相邻仲胺在钴离子周围占据一个近似平面,而每个三齿配体中的其余仲胺处于反位。在R,R -(-)-chtacn配体的钴(III)配合物的圆二色性光谱的低能量吸收带下,棉花会产生很大的正效应。在双核络合物中aqua-di-chloro- chlorobis (SS -2,5,8-三氮杂双环[7.4.0 1,9 ]十三烷)迪尼克(II高氯酸盐使每个镍原子在不同的位置与三齿大环配
    DOI:
    10.1039/a809125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