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ne | 1108180-7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ne
英文别名
——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ne化学式
CAS
1108180-73-9
化学式
C11H17NO2
mdl
——
分子量
195.261
InChiKey
MQCWEDWPUJVIK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6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44.4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ne哌啶4-二甲氨基吡啶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2.0h, 生成 7-hydroxy-2-imino-2H-chromene-3-carboxylic acid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醛基酮还原酶1B10的有效和选择性抑制剂的合成及其对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顺铂耐药性的作用
    摘要:
    醛固酮还原酶1B10(AKR1B10)在几种肠外癌症中过度表达,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其中AKR1B10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需要选择性的AKR1B10抑制剂,因为化合物不应抑制与单糖和前列腺素代谢有关的高度相关的醛糖还原酶。目前,7-羟基-2-(4- methoxyphenylimino)-2- ħ色烯-3-羧酸苄基酰胺(HMPC)已知是AKR1B10的最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但它是非选择性的。在这项研究中,HMPC的衍生物是通过除去4-甲氧基苯基亚氨基部分并将苄基酰胺替换为苯丙基酰胺而合成的。其中4c和4e与HMPC相比,AKR1B10具有更高的AKR1B10抑制能力(分别为IC 50 4.2和3.5 nM)和选择性。用这两种化合物进行的治疗不仅显着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转移,而且显着抑制了对顺铂耐药的A549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潜能。
    DOI:
    10.1021/acs.jmedchem.7b00830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anesulfonic acid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 ester 在 sodium azide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6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32.0h, 生成 3-(4-methoxymethoxyphenyl)prop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醛基酮还原酶1B10的有效和选择性抑制剂的合成及其对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顺铂耐药性的作用
    摘要:
    醛固酮还原酶1B10(AKR1B10)在几种肠外癌症中过度表达,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其中AKR1B10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需要选择性的AKR1B10抑制剂,因为化合物不应抑制与单糖和前列腺素代谢有关的高度相关的醛糖还原酶。目前,7-羟基-2-(4- methoxyphenylimino)-2- ħ色烯-3-羧酸苄基酰胺(HMPC)已知是AKR1B10的最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但它是非选择性的。在这项研究中,HMPC的衍生物是通过除去4-甲氧基苯基亚氨基部分并将苄基酰胺替换为苯丙基酰胺而合成的。其中4c和4e与HMPC相比,AKR1B10具有更高的AKR1B10抑制能力(分别为IC 50 4.2和3.5 nM)和选择性。用这两种化合物进行的治疗不仅显着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转移,而且显着抑制了对顺铂耐药的A549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潜能。
    DOI:
    10.1021/acs.jmedchem.7b008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オキソ−2H−クロメン−3−カルボン酸アミド誘導体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富山大学
    公开号:JP2018027897A
    公开(公告)日:2018-02-22
    【課題】アルドケト還元酵素を選択的に阻害する新規な化合物又はその塩、及びそれらを含有する医薬組成物を提供する。【解決手段】式(I):[式中、R1は、水素原子又はアルキル基であり、Xは、アルキレン基であり、Arは、置換されていてもよいアリール基である]で表される化合物又はその塩。【選択図】なし
    【问题】提供一种选择性抑制醛酮还原酶的新化合物或其盐,以及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解决方案】化合物或其盐由式(I)表示:[其中,R1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Ar表示取代的芳基]。 【选择图】无。
  • Discovery of an Orally-Active Nonsteroidal Androgen Receptor Pure Antagonist and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Its Derivatives
    作者:Kazutaka Tachibana、Ikuhiro Imaoka、Takuya Shiraishi、Hitoshi Yoshino、Mitsuaki Nakamura、Masateru Ohta、Hiromitsu Kawata、Kenji Taniguchi、Nobuyuki Ishikura、Toshiaki Tsunenari、Hidemi Saito、Masahiro Nagamuta、Toshito Nakagawa、Kenji Takanashi、Etsuro Onuma、Haruhiko Sato
    DOI:10.1248/cpb.56.1555
    日期:——
    The 3-(4-cyano-3-trifluoromethylphenyl)-5,5-dimethylthiohydantoin derivatives which have carboxy-terminal side chain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agonistic/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gainst androgen receptor (AR) measured. Among them, compound 13b showed antagonistic activity (IC50=130 nM) with no agonistic activity even at 10000 nM. This compou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metabolic stability and oral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ED50=7 mg/kg).
    合成了具有羧基末端侧链的3-(4-基-3-三甲基苯基)-5,5-二甲基乙内酰生物,并测量了它们对雄激素受体(AR)的激动/拮抗活性。其中,化合物13b显示拮抗活性(IC50=130 nM),即使在10000 nM也无激动活性。该化合物表现出显着的代谢稳定性和口服抗雄激素活性(ED50 = 7 mg/kg)。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