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bromophenyl)-4-chlorothiobenzamide | 459128-6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bromophenyl)-4-chlorothiobenzamide
英文别名
N-(2-bromophenyl)-4-chlorobenzenecarbothioamide
N-(2-bromophenyl)-4-chlorothiobenzamide化学式
CAS
459128-66-6
化学式
C13H9BrClNS
mdl
——
分子量
326.644
InChiKey
QFUOWNKZEVEEL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9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bromophenyl)-4-chlorothiobenzamidecopper(l) iodide 、 4-phenyl-1-(3-O-benzyl-6-deoxy-1,2-O-isopropylidene-α-D-glucofuranos-6-yl)-1H-1,2,3-triazol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97%的产率得到2-(4-氯苯基)苯并噻唑
    参考文献:
    名称:
    糖基三唑配体存在下Cu(I)催化C-杂原子偶联反应合成苯并唑
    摘要:
    糖基三唑可以方便地获得,并且包含多个金属结合单元,可以协助金属介导的催化作用。d-葡萄糖的叠氮化物衍生物已被转化为它们各自的芳基三唑,并被筛选为通过铜催化的分子内Ullmann型C-杂原子偶联合成2-取代的苯并稠合的唑和苯并咪唑并喹唑啉酮的配体。对于这种容易获得的催化体系,获得了多种苯并稠合杂环的良好或优异的产率。
    DOI:
    10.1021/acscombsci.9b00004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苯胺劳森试剂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8.0h, 生成 N-(2-bromophenyl)-4-chlorothiobenz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铱催化的分子内C N和C O / S交叉偶联反应:苯并唑衍生物的制备
    摘要:
    使用KOAc和仅1mol%的催化剂已经有效地实现了铱催化的与邻卤代芳基酰胺或邻卤代芳基idine杂的分子内芳基碳杂交联反应。事实证明,[Ir(cod)Cl] 2具有更大的潜力,可以平稳地组装功能结构苯并咪唑,苯并恶唑和苯并噻唑,优于铜和钯催化的体系。同时,开发了一种5 g规模的简洁而有效的tafamidis合成方法。
    DOI:
    10.1016/j.tetlet.2019.151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azolidin-2-one-Promoted CuI-Catalyzed Amidation of Aryl Halides and Cyclization of <i>o</i>-Halobenzanilides
    作者:Xuan Jiang、Heng Ma
    DOI:10.1055/s-2008-1072764
    日期:2008.5
    Oxazolidin-2-one was found to be a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ligand for the CuI-catalyzed amidation of aryl halides and the cyclization of ortho-halobenzanilides. Notably, the less active halides could also be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synthesis of benzoxazoles and benzothiazoles.
    Oxazolidin-2-one被发现是一种多功能且高效的配体,可用于CuI催化的芳基卤化物的酰胺化以及邻卤苯甲酰胺的环化。值得注意的是,活性较低的卤化物也可成功应用于苯并噁唑苯并噻唑的合成。
  • 可见光促进的N-(2-溴苯基)硫代酰胺制备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号:CN112979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促进的N‑(2‑溴苯基)代酰胺制备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而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按照N‑(2‑溴苯基)代酰胺:无机碱=1:0.5的摩尔比,将上述反应物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二甲亚砜,可见光照射下,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得到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本发明在不添加任何光敏剂或者过渡属催化剂的情况下,以磷酸钠作为碱,在45W家用紧凑型荧光灯照射下,实现了一系列N‑(2‑溴苯基)代酰胺的分子内交叉偶联反应。此外,本发明可以高收率获得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整个过程绿色、高效且易于操作,是一种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好方法。
  • N-Heterocyclic carbene copper(<scp>i</scp>) complex-catalyzed synthesis of 2-aryl benzoxazoles and benzothiazoles
    作者:Julio I. Urzúa、Renato Contreras、Cristian O. Salas、Ricardo A. Tapia
    DOI:10.1039/c6ra18510j
    日期:——
    A new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2-aryl benzoxazoles and benzothiazoles using cooper N-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lex is described. In a simple protocol a variety of 2-substituted benzoxazoles and benzothiazoles were obtained...
    描述了一种使用库珀N-杂环卡宾配合物新型高效合成2-芳基苯并恶唑苯并噻唑的方法。在一个简单的协议中,获得了各种2-取代的苯并恶唑苯并噻唑
  • 一种苯并噻唑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号:CN112940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噻唑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可见光照射下,以N‑(2‑溴苯基)烷基代酰胺衍生物等N‑(2‑溴苯基)烷基代酰胺为原料,以磷酸钠作为碱,顺利地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的烷基苯并噻唑生物,进一步的,在可见光照射下,与磷酸二乙酯反应制备苯并噻唑磷酸酯化合物,具有拮抗剂能力。
  • 一种制备联苯苯并噻唑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号:CN112939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苯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N‑(2‑溴苯基)烷基代酰胺衍生物等N‑(2‑溴苯基)烷基代酰胺为原料,以磷酸钠作为碱,一锅法制备了制备联苯苯并噻唑化合物,本发明的反应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无需现有技术公开的属离子,反应收率高。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