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4-methylpyridine)silver(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1416854-6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4-methylpyridine)silver(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英文别名
——
bis(4-methylpyridine)silver(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化学式
CAS
1416854-66-4
化学式
CF3O3S*C12H14AgN2
mdl
——
分子量
443.195
InChiKey
AIDNPUKMTOQZLA-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基吡啶silver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乙腈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bis(4-methylpyridine)silver(I)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银催化的4-溴恶唑啉合成中的配体效应和E和Z选择性的控制
    摘要:
    对双(吡啶基)银(I)配合物催化形成1,3-恶唑啉和恶嗪的炔基三氯乙酰亚胺的立体定向分子内胺化反应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反应速率受到吡啶基配体的电子特性的深刻影响;导致优化的条件,从而可以在环境温度下以低至1 mol%的催化剂负载量完成反应,同时保持对(Z)异构体的立体选择性。还介绍了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配体的作用以及(E)-异构体的合成。
    DOI:
    10.1002/adsc.2015001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olvent effects on<sup>15</sup>N NMR coordination shifts
    作者:Roland Kleinmaier、Sven Arenz、Alavi Karim、Anna-Carin C. Carlsson、Máté Erdélyi
    DOI:10.1002/mrc.3907
    日期:2013.1
    solvent and substituents on Δ15Ncoor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DCl3 and CD3CN solutions of silver(I)‐bis(pyridine) and silver(I)‐bis(pyridylethynyl)benzene complexes revealed the strong solvent dependence of their 15N NMR chemical shift, with a solvent dependent variation of up to 40 ppm for one and the same complex. The primary influence of the effect of substituent and counter ion on the 15N NMR chemical
    15N NMR 化学位移成为表征复杂结构和比较其性质的广泛使用的工具。尽管缺乏系统研究,但溶剂对氮配位位移 Δ15Ncoord 的影响迄今为止声称可以忽略不计。在此,我们报告了当地环境的巨大影响,特别是溶剂和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Δ15Ncoord 的影响。(I)-双(吡啶)和(I)-双(吡啶乙炔基)苯配合物的 CDCl3 和 CD3CN 溶液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 15N NMR 化学位移的强溶剂依赖性,溶剂依赖性变化高达40 ppm 对于同一个复合物。通过在 B3LYP/6–311 + G(2d,p)//B3LYP/ 上证实密度泛函理论(非离散傅立叶变换)计算,使取代基和反离子对 15N NMR 化学位移的主要影响合理化6–31G(d) 级别。必须考虑协同效应才能全面描述配位位移,从而描述溶液中配合物的结构。我们的结果表明,在配位强度方面对 Δ15Ncoord 的解释必须始终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