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 | 857637-7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
英文别名
[N-Me+-Me2pbpy]OTf
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化学式
CAS
857637-75-3
化学式
CF3O3S*C19H19N2
mdl
——
分子量
424.444
InChiKey
XWEHBNARDHHYHY-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1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73.9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is-[Ir(ppy)2Cl]2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 在 Na2CO3 作用下, 以 甘油 为溶剂, 以0%的产率得到[Ir(2-phenylpyridine(1-))2(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基化联吡啶配体环金属化铱 (III)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阳离子二亚氨基铱(III)配合物[Ir(ppy-N,C)2(LN,N)](PF6)[Hppy = 2-苯基吡啶;L = 4,4'-tBu2dpbpy (1), 4,4'-Me2dpbpy (2), 4,4'-Me2pbpy (3), 4,4'-Me2bpy (4)] 及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研究。配合物 1 的 X 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吡啶环之间的二面角约为 33°,并且两个苯基也相对于相邻的吡啶环倾斜。所有配合物都表现出中等强度和长寿命的发射。发射的起源暂定为三重态金属-配体电荷转移 3MLCT [dπ(Ir) π*(二亚胺)] 激发态,尽管三重态 σ-键-配体电荷转移 3SBLCT [σ(Ir−C) π*(diimine)] 不能排除。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取决于二亚胺配体上的取代基。已经实现了二亚胺配体的选择性 N-甲基化,并且已经尝试将它们的 N,C-配位到 Ir 中心。(©
    DOI:
    10.1002/ejic.200400418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氟甲烷磺酸甲酯 、 4,4'-d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e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1,4,4'-trimethyl-6'-phenyl-2,2'-bipyridinium trif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基化联吡啶配体环金属化铱 (III)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阳离子二亚氨基铱(III)配合物[Ir(ppy-N,C)2(LN,N)](PF6)[Hppy = 2-苯基吡啶;L = 4,4'-tBu2dpbpy (1), 4,4'-Me2dpbpy (2), 4,4'-Me2pbpy (3), 4,4'-Me2bpy (4)] 及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研究。配合物 1 的 X 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吡啶环之间的二面角约为 33°,并且两个苯基也相对于相邻的吡啶环倾斜。所有配合物都表现出中等强度和长寿命的发射。发射的起源暂定为三重态金属-配体电荷转移 3MLCT [dπ(Ir) π*(二亚胺)] 激发态,尽管三重态 σ-键-配体电荷转移 3SBLCT [σ(Ir−C) π*(diimine)] 不能排除。配合物的发光特性取决于二亚胺配体上的取代基。已经实现了二亚胺配体的选择性 N-甲基化,并且已经尝试将它们的 N,C-配位到 Ir 中心。(©
    DOI:
    10.1002/ejic.2004004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