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6-dicyano-2,2-dihexyl-1,3-benzodioxole | 293305-5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6-dicyano-2,2-dihexyl-1,3-benzodioxole
英文别名
2,2-Dihexyl-1,3-benzodioxole-5,6-dicarbonitrile
5,6-dicyano-2,2-dihexyl-1,3-benzodioxole化学式
CAS
293305-51-8
化学式
C21H28N2O2
mdl
——
分子量
340.466
InChiKey
JTJKQPKMZOWVM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2-93 °C(Solv: hexane (110-54-3))
  • 沸点:
    470.5±45.0 °C(Predicted)
  • 密度:
    1.0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8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6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6-dicyano-2,2-dihexyl-1,3-benzodioxolelithium 作用下, 以 戊醇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21%的产率得到8,8,20,20,32,32,44,44-Octahexyl-7,9,19,21,31,33,43,45-octaoxa-2,14,26,38,49,50,51,52-octazatridecacyclo[37.9.1.13,13.115,25.127,37.04,12.06,10.016,24.018,22.028,36.030,34.040,48.042,46]dopentaconta-1,3,5,10,12,14,16,18(22),23,25(51),26,28,30(34),35,37(50),39(49),40,42(46),47-nonadeca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平面外烷基取代基的新型酞菁的自序性质。
    摘要:
    由2,2-二烷基茚满和2,2-二烷基-1,3-苯并二恶唑前体制备了两个新颖的酞菁系列同源物。预期将烷基链连接到与酞菁环的外围位点融合的五元环上,将导致采用面外构型,从而阻止界面聚集,从而提供与纠察栅栏的类比卟啉。该策略被证明部分成功。衍生自2,2-二烷基-1,3-苯并二恶唑的酞菁系列的某些成员(其中烷基链通过环状缩酮连接到酞菁上)形成了旋涂薄膜,其中酞菁芯完全隔离。此行为与无序晶体的形成有关,该无序晶体在这些材料的热曲线中以中间相的形式出现。然而,衍生自2,2-二烷基茚满的酞菁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柱状中间相,并且在环境温度下具有一些液晶衍生物。该系列的辛己基衍生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显示了柱状组件如何通过使酞菁组分的大环平面相对于色谱柱的轴倾斜来容纳平面外烷基链。这项研究有助于强调取代基的空间和电子效应对酞菁在缩合相中的堆积行为的重要性,尤其是直接与环相连的供电子氧原子的作用。与一些液晶
    DOI:
    10.1002/chem.20060069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平面外烷基取代基的新型酞菁的自序性质。
    摘要:
    由2,2-二烷基茚满和2,2-二烷基-1,3-苯并二恶唑前体制备了两个新颖的酞菁系列同源物。预期将烷基链连接到与酞菁环的外围位点融合的五元环上,将导致采用面外构型,从而阻止界面聚集,从而提供与纠察栅栏的类比卟啉。该策略被证明部分成功。衍生自2,2-二烷基-1,3-苯并二恶唑的酞菁系列的某些成员(其中烷基链通过环状缩酮连接到酞菁上)形成了旋涂薄膜,其中酞菁芯完全隔离。此行为与无序晶体的形成有关,该无序晶体在这些材料的热曲线中以中间相的形式出现。然而,衍生自2,2-二烷基茚满的酞菁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柱状中间相,并且在环境温度下具有一些液晶衍生物。该系列的辛己基衍生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显示了柱状组件如何通过使酞菁组分的大环平面相对于色谱柱的轴倾斜来容纳平面外烷基链。这项研究有助于强调取代基的空间和电子效应对酞菁在缩合相中的堆积行为的重要性,尤其是直接与环相连的供电子氧原子的作用。与一些液晶
    DOI:
    10.1002/chem.2006006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5,5'',6,6'',7,7'',8,8''-八氢-3,3''-二叔丁基-1,1''-二-2-萘酚,双钾盐 (S)-盐酸沙丁胺醇 (S)-溴烯醇内酯 (S)-7,7-双[(4S)-(苯基)恶唑-2-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7,7-双[(4S)-(苯基)恶唑-2-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3,3''-双([[1,1''-联苯]-4-基)-[1,1''-联萘]-2,2''-二醇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2,2'',3,3''-四氢-6,6''-二-9-菲基-1,1''-螺双[1H-茚]-7,7''-二醇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6,6)-苯基-C61己酸甲酯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5R)-3,3a,8,8a-四氢茚并[1,2-d]-1,2,3-氧杂噻唑-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S,8aR)-2-(吡啶-2-基)-8,8a-二氢-3aH-茚并[1,2-d]恶唑 (3aS,3''aS,8aR,8''aR)-2,2''-环戊二烯双[3a,8a-二氢-8H-茚并[1,2-d]恶唑]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3S,3aR)-2-(3-氯-4-氰基苯基)-3-环戊基-3,3a,4,5-四氢-2H-苯并[g]吲唑-7-羧酸 (3R,3’’R,4S,4’’S,11bS,11’’bS)-(+)-4,4’’-二叔丁基-4,4’’,5,5’’-四氢-3,3’’-联-3H-二萘酚[2,1-c:1’’,2’’-e]膦(S)-BINAPINE (3-三苯基甲氨基甲基)吡啶 (3-[(E)-1-氰基-2-乙氧基-2-hydroxyethenyl]-1-氧代-1H-茚-2-甲酰胺) (2′′-甲基氨基-1,1′′-联苯-2-基)甲烷磺酰基铝(II)二聚体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4S)-Fmoc-4-三氟甲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