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3-dimethyl-3-hydroxypropynyl)-6-bromopyrene | 640727-0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3-dimethyl-3-hydroxypropynyl)-6-bromopyrene
英文别名
4-(6-bromopyren-1-yl)-2-methylbut-3-yn-2-ol
1-(3,3-dimethyl-3-hydroxypropynyl)-6-bromopyrene化学式
CAS
640727-06-6
化学式
C21H15BrO
mdl
——
分子量
363.253
InChiKey
BLLSEECSKZSSI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7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20.2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3-dimethyl-3-hydroxypropynyl)-6-bromopyre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四(三苯基膦)钯 正丙胺sodium hydroxidecopper(l) iodide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4,4-difluoro-8-(p-(9-triethylsilylacetylenyl-1-ethynylpyrenyl)phenyl)-1,3,5,7-tetramethyl-2,4-diethyl-4-bora-3a,4a-diaza-s-indacene
    参考文献:
    名称:
    bo体双分子和三联体的分子内能量转移。
    摘要:
    带有4,4-二氟-8-(芳基)-1,3,5,7-四甲基-2,6-二乙基-4-bora-3a,4a-diaza-s-indace ne(bodipy)核的分子和在钯()的基础上分步构建了1-pyrenyl-1-phenyl-4-(1-ethynylpyrene)或1-phenyl-4- [1-ethynyl-(6-ethynylpyrene)pyne]单元0)促进了与所需预制模块的交叉偶联反应。单晶的X射线结构揭示了两个发色团的扭曲排列。在一种情况下,发现了几乎完美的正交布置。这些染料在溶液中强烈发光,并显示出丰富的电化学特性,其中清晰地分解了双联和pyr片段的所有氧化还原过程。吸收光谱表明,联吡啶和pyr发色团在光谱上是分离的,从而引起大的“虚拟”斯托克斯位移。后者是通过Forster偶极-偶极机制有效转移分子内激发能来实现的。能量转移的速率取决于双染料系统的结构,并且随着中心到中心间距的
    DOI:
    10.1002/chem.200500373
  • 作为产物:
    描述:
    1,6-二溴芘2-甲基-3-丁炔-2-醇四(三苯基膦)钯 正丙胺 作用下, 反应 120.0h, 以40%的产率得到1-(3,3-dimethyl-3-hydroxypropynyl)-6-bromopyrene
    参考文献:
    名称:
    bo体双分子和三联体的分子内能量转移。
    摘要:
    带有4,4-二氟-8-(芳基)-1,3,5,7-四甲基-2,6-二乙基-4-bora-3a,4a-diaza-s-indace ne(bodipy)核的分子和在钯()的基础上分步构建了1-pyrenyl-1-phenyl-4-(1-ethynylpyrene)或1-phenyl-4- [1-ethynyl-(6-ethynylpyrene)pyne]单元0)促进了与所需预制模块的交叉偶联反应。单晶的X射线结构揭示了两个发色团的扭曲排列。在一种情况下,发现了几乎完美的正交布置。这些染料在溶液中强烈发光,并显示出丰富的电化学特性,其中清晰地分解了双联和pyr片段的所有氧化还原过程。吸收光谱表明,联吡啶和pyr发色团在光谱上是分离的,从而引起大的“虚拟”斯托克斯位移。后者是通过Forster偶极-偶极机制有效转移分子内激发能来实现的。能量转移的速率取决于双染料系统的结构,并且随着中心到中心间距的
    DOI:
    10.1002/chem.2005003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bipyridine and terpyridine based ruthenium metallosynthons for grafting of multiple pyrene auxiliaries
    作者:Christine Goze、Denis V. Kozlov、Felix N. Castellano、Jean Suffert、Raymond Ziessel
    DOI:10.1016/j.tetlet.2003.09.127
    日期:2003.11
    The synthesis of novel ruthenium(II) bipyridine or terpyridine complexes bear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yrene or toluyl moieties is described. The ruthenium complexes are constructed in a first step with ligands bearing the required bromine functions, followed in a second step by stepwise grafting of 1-ethynylpyrene or 4-ethynyltoluene promoted by Pd(0). A complex bearing a protected triethylsilylacetylene
    描述了带有越来越多的pyr或甲苯基部分的新型(II)联吡啶或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第一步,用带有所需功能的配体构建配合物,然后在第二步中逐步接枝由Pd(0)促进的1-乙炔基re或4-乙炔甲苯。还制备了具有受保护的三乙基甲硅烷乙炔功能的配合物。该功能用K 2 CO 3原位脱保护并与1-py交叉偶联,得到了可溶的络合物,其中两个pyr部分通过乙炔基间隔基线性连接至联吡啶配体之一。这些高度着色的配合物在rt和77 K时在溶液中均显示出明确定义的吸收和发射性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