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fluoro-hex-2-ene | 1019335-6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fluoro-hex-2-ene
英文别名
(E)-1-fluorohex-2-ene
(E)-1-fluoro-hex-2-ene化学式
CAS
1019335-66-0
化学式
C6H11F
mdl
——
分子量
102.152
InChiKey
CQNQOUKPCFXODB-SNAWJCM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1-fluoro-hex-2-ene氯甲酸苄酯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氘代苯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1-vinyl-butyl)-carbamic acid benz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单体亚胺锆配合物与烯丙基亲电试剂的正式SN2'取代反应的范围和机制
    摘要:
    锆亚胺配合物 Cp2(THF)Zr=NSi(t-Bu)Me2 (1) 与烯丙基醚、氯化物和溴化物反应,仅生成 SN2' 反应的产物;即,随着双键的迁移,在远离离去基团的烯丙基位置处进行攻击。在各种官能团的存在下,在原位 Cbz 保护后,可以以极好的收率分离伯胺产物。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完全立体选择性允许从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醚形成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胺。烯丙基氟化物也实现了 1 的区域特异性取代,众所周知,烯丙基氟化物是其他取代反应中的不良底物。在速率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与 1 的烯丙基取代反应的一般机制,其中涉及 THF 的解离和底物的结合,然后是取代步骤。在取代反应的 DFT 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取代步骤的六元闭合过渡态和沿反应坐标的其他相关驻点。该研究表明,取代反应可以描述为协调的异步 [3,3]-σ 重排。对反应机理的详细了解为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立体
    DOI:
    10.1021/ja7106096
  • 作为产物:
    描述:
    cis-1-chlorohex-2-ene六氟苯 、 TBA-CN 作用下, 以 氘代二甲亚砜 为溶剂, 生成 (Z)-1-fluoro-hex-2-ene 、 (E)-1-fluoro-hex-2-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单体亚胺锆配合物与烯丙基亲电试剂的正式SN2'取代反应的范围和机制
    摘要:
    锆亚胺配合物 Cp2(THF)Zr=NSi(t-Bu)Me2 (1) 与烯丙基醚、氯化物和溴化物反应,仅生成 SN2' 反应的产物;即,随着双键的迁移,在远离离去基团的烯丙基位置处进行攻击。在各种官能团的存在下,在原位 Cbz 保护后,可以以极好的收率分离伯胺产物。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完全立体选择性允许从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醚形成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胺。烯丙基氟化物也实现了 1 的区域特异性取代,众所周知,烯丙基氟化物是其他取代反应中的不良底物。在速率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与 1 的烯丙基取代反应的一般机制,其中涉及 THF 的解离和底物的结合,然后是取代步骤。在取代反应的 DFT 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取代步骤的六元闭合过渡态和沿反应坐标的其他相关驻点。该研究表明,取代反应可以描述为协调的异步 [3,3]-σ 重排。对反应机理的详细了解为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立体
    DOI:
    10.1021/ja710609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P0693924A4
    申请人:——
    公开号:EP0693924A4
    公开(公告)日:1997-08-06
  • METHODS FOR $i(IN VIVO) DELIVERY OF BIOLOGIC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THEREFOR
    申请人:VIVORX PHARMACEUTICALS, INC.
    公开号:EP0693924A1
    公开(公告)日:1996-01-31
  • [EN] METHODS FOR IN VIVO DELIVERY OF BIOLOGIC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THEREFOR<br/>[FR] PROCEDES D'ADMINISTRATION IN VIVO DE SUBSTANCES BIOLOGIQUES ET COMPOSITIONS UTILISEES DANS CES PROCEDES
    申请人:VIVORX PHARMACEUTICALS, INC.
    公开号:WO1994018954A1
    公开(公告)日:1994-09-01
    (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re are provide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the $i(in vivo) delivery of a biologic, wherein the biologic is associated with a polymeric shell formulated from a biocompatible material. The biologic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olymeric shell itself, and/or the biologic, optionally suspended/dispersed in a biocompatible dispersing agent, can be encased by the polymeric shell. In another aspect, the biologic associated with polymeric shell is administered to a subject, optionally dispersed in a suitable biocompatible liquid.(FR) Selon la présente invention, des compositions sont utilisées pour l'administration $i(in vivo) d'une substance biologique. La substance biologique est associée à une enveloppe polymère formulée à partir d'une matière biocompatible. La substance biologique peut être associée à l'enveloppe polymère elle-même, et/ou la substance biologique, éventuellement en suspension/dispersée dans un agent de dispersion biocompatible, peut être contenue dans l'enveloppe polymère. Selon une autre variante, la substance biologique associée à l'enveloppe polymère est administrée à un sujet, et éventuellement dispersée dans un liquide biocompatible approprié.
  • Scope and Mechanism of Formal S<sub>N</sub>2‘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a Monomeric Imidozirconium Complex with Allylic Electrophiles
    作者:Gojko Lalic、Jamin L. Krinsky、Robert G. Bergman
    DOI:10.1021/ja7106096
    日期:2008.4.1
    bromides to give exclusively the products of the SN2' reaction; i.e., attack at the allylic position remote from the leaving group with migration of the double bond. The primary amine products can be isolated in excellent yields, after in situ Cbz prot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variety of functional groups. Good diastereoselectivity and complete stereoselectivity allowed the formation of enantioenriched
    锆亚胺配合物 Cp2(THF)Zr=NSi(t-Bu)Me2 (1) 与烯丙基醚、氯化物和溴化物反应,仅生成 SN2' 反应的产物;即,随着双键的迁移,在远离离去基团的烯丙基位置处进行攻击。在各种官能团的存在下,在原位 Cbz 保护后,可以以极好的收率分离伯胺产物。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完全立体选择性允许从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醚形成富含对映体的烯丙基胺。烯丙基氟化物也实现了 1 的区域特异性取代,众所周知,烯丙基氟化物是其他取代反应中的不良底物。在速率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与 1 的烯丙基取代反应的一般机制,其中涉及 THF 的解离和底物的结合,然后是取代步骤。在取代反应的 DFT 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取代步骤的六元闭合过渡态和沿反应坐标的其他相关驻点。该研究表明,取代反应可以描述为协调的异步 [3,3]-σ 重排。对反应机理的详细了解为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立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