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S,7S,9E,12R)-12-[(2R)-1-iodopropa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 | 944442-7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S,7S,9E,12R)-12-[(2R)-1-iodopropa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
英文别名
——
(6S,7S,9E,12R)-12-[(2R)-1-iodopropa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化学式
CAS
944442-71-1
化学式
C24H35IO4
mdl
——
分子量
514.444
InChiKey
NDUBSOZURLEQKW-IVDZUXL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44.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R,7R)-5-((R,E)-4-iodopent-3-en-2-yl)-2,2,3,3,7,9,9,10,10-nonamethyl-4,8-dioxa-3,9-disilaundecane(6S,7S,9E,12R)-12-[(2R)-1-iodopropa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四(三苯基膦)钯 lith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17.33h, 以80%的产率得到(6S,7S,9E,12R)-12-[(E,2S,6R,7R,9R)-7,9-bis[[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4,6-dimethyldec-4-e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Mycolactones A 和 B 的全合成。
    摘要:
    报告了支链内酯 A 和 B 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全合成。第一代全合成明确证实了我们之前对分支杆菌内酯 A 和 B 的相对和绝对立体化学的分配。通过第一代全合成积累的分支杆菌化学性质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对原始合成进行几项重大改进,包括:(1)优化保护基的选择,(2)消除保护基的不必要调整,(3)提高整体立体选择性和合成效率。第二代全合成由 21 个最长的线性步骤组成,总产率为 8.8%。
    DOI:
    10.1016/j.tet.2007.02.057
  • 作为产物:
    描述:
    咪唑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98%的产率得到(6S,7S,9E,12R)-12-[(2R)-1-iodopropan-2-yl]-6-[(4-methoxyphenyl)methoxy]-7,9-dimethyl-1-oxacyclododec-9-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Mycolactones A 和 B 的全合成。
    摘要:
    报告了支链内酯 A 和 B 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全合成。第一代全合成明确证实了我们之前对分支杆菌内酯 A 和 B 的相对和绝对立体化学的分配。通过第一代全合成积累的分支杆菌化学性质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对原始合成进行几项重大改进,包括:(1)优化保护基的选择,(2)消除保护基的不必要调整,(3)提高整体立体选择性和合成效率。第二代全合成由 21 个最长的线性步骤组成,总产率为 8.8%。
    DOI:
    10.1016/j.tet.2007.02.0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