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Chloroiridium(2+);2-(4-fluorobenzene-6-id-1-yl)-3-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Chloroiridium(2+);2-(4-fluorobenzene-6-id-1-yl)-3-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 1605332-52-2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杂环化合物
-
苯并咪唑类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loroiridium(2+);2-(4-fluorobenzene-6-id-1-yl)-3-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英文别名
——
CAS
1605332-52-2
化学式
C
108
H
64
Cl
2
F
4
Ir
2
N
8
mdl
——
分子量
2005.09
InChiKey
ZZFBNYNNBOXKPQ-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13
重原子数:
124
可旋转键数:
8
环数:
24.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拓扑面积:
71.3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12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吡啶甲酸
、
Chloroiridium(2+);2-(4-fluorobenzene-6-id-1-yl)-3-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在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88%的产率得到iridium(III) bis(2-(4-fluorophenyl)-1-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ato-N,C2′)(picol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带有菲并咪唑配体的铱(III)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
摘要:
我们介绍了一系列环金属化铱(III)配合物[Ir(PPI)2(pic),PPI:1,2-二苯基-1H-菲[9,10-d]咪唑的优美的合成以及光物理和电致发光性质; 图片:吡啶甲酸]。Ir(PPI)2(pic)配合物显示出特征性的磷光,发射范围为556–579 nm,量子效率很高,具有微秒的寿命。这些配合物中强烈允许的磷光是Ir中心明显自旋轨道耦合的结果。在室温下,所有bis(PPI)衍生物在流体溶液中均表现出强烈的三重态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光致发光。研究了不同溶剂,取代基对菲并咪唑配体的影响以及复合物浓度对它们的发射行为的影响,并证明了它们的发射能可以得到系统地修饰。位于较长波长的弱带已分配给1 MLCT←S 0和3 MLCT←S 0铱配合物的转变。所述的应用3中的[(PPI)IR MLCT激发态2(PIC)]在有机发光装置的材料进行说明。版权所有©2014 John Wiley&Sons,Ltd
DOI:
10.1002/poc.3292
作为产物:
描述:
iridium(III) chloride trihydrate 、
2-(4-fluorophenyl)-1-phenyl-1H-phenanthro[9,10-d]imidazole
以
乙二醇乙醚
、
水
为溶剂, 反应 18.0h, 生成
Chloroiridium(2+);2-(4-fluorobenzene-6-id-1-yl)-3-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受阻位的菲并咪唑配体驱动环金属化铱(III)配合物中的结构柔性和易配体交换
摘要:
一系列双环金属铱(III)已与含有电子给体或吸收性取代基的2-芳基菲并咪唑“触角”配体以及带有“锚定”羧甲基官能团的更柔软的辅助芳香族β-二酮形成了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彻底的X射线研究表明,由庞大的环金属化的2-芳基菲并咪唑类化合物引起了显着的结构应变,导致铱八面体的剧烈变形,甚至使菲片段发生扭曲。通过气相DFT计算证实了晶体数据,由此以相同的方式使配合物的几何形状变形。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吸收和发射最大值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取决于环金属化配体的供电子能力,在存在可忽略不计数量的质子的情况下,络合物可以轻松地交换双齿辅助配体,该质子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在溶液中进行检测。此外,在羧甲基水解后,所得的配合物容易与二氧化钛表面反应,产生独特的双核结构,其中配位的β-二酮酸酯的去质子化的羧基通过形成四元金属环而与第二个双环金属化单元结合。尽管配合物的反应性增强,但与铱具有高惰性的通常想法相
DOI:
10.1039/d1dt00820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S)-(-)-2-(α-(叔丁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2-(α-甲基甲胺)-1H-苯并咪唑
麦穗宁
马哌斯汀
颜料橙62
顺式-5,6-二氢-4,5-二甲基-4H-咪唑并[1,5,4-De]喹喔啉
韦罗肟
青菌灵
雷贝拉唑钠
雷贝拉唑硫醚N-氧化物
雷贝拉唑砜 N-氧化物
雷贝拉唑砜
雷贝拉唑杂质2
雷贝拉唑 N-氧化物
雷贝拉唑
阿苯达唑砜
阿苯达唑杂质L
阿苯达唑杂质J(EP)
阿苯达唑杂质J
阿苯达唑杂质F
阿苯达唑杂质14
阿苯达唑杂质13
阿苯达唑亚砜
阿苯达唑
阿苯哒唑砜-D3
阿苯哒唑-D3
阿地本旦
阿司咪唑-d3
阿司咪唑
钠4-[5-氯-2-[(E,3E)-3-[6-氯-1-乙基-3-(4-磺酸丁基)-5-(三氟甲基)苯并咪唑-2-亚基]丙-1-烯基]-3-乙基-6-(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鎓-1-基]丁烷-1-磺酸盐
邻甲磺酰胺基苯乙酸
那地特罗
达比加群酯杂质M
达比加群酯杂质4
达比加群酯杂质1
达比加群酯杂质
达比加群酯N-氧化物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脂杂质10
达比加群甲酯杂质
达比加群杂质J
达比加群杂质J
达比加群杂质F
达比加群杂质E
达比加群杂质D
达比加群杂质C5
达比加群杂质38
达比加群杂质13
达比加群杂质10(DABRC-10)
达比加群杂质10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3-[(3S)-3-diphenylphosphoryl-4-methylpentanoyl]-1,3-oxazolidin-2-one
下一个:3'-(4-(bis(4-(hexyloxy)phenyl)amino)phenyl)-[1,1'-bibenzo[c]thiophene]-3-carbaldeh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