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 | 1356185-8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
英文别名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化学式
CAS
1356185-86-8
化学式
C14H21NO3S
mdl
——
分子量
283.392
InChiKey
YZKIXBATVCQUHH-NSCUHMN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6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69.3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亚碘酰苯 、 Ag[tris(2-pyridylmethyl)amine]OTf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34%的产率得到(E)-6-(pent-3-en-1-yl)-4-phenyl-1,2,3-oxathiazinane 2,2-di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反向立体效应:使用“有吸引力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直接进行银催化的丁二烯转移
    摘要:
    硝基转移(NT)反应代表了将C–H键转换为许多商品化学品和药品中普遍存在的胺基的强大直接方法。C–N键的重要性刺激了许多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展,以实现化学,区域和非对映选择性NT。一项持续的挑战是要了解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如何影响CH氨基化事件的位点选择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探究了Ag(tpa)OTf(tpa =三(吡啶基甲基)胺)倾向于在3°烷基C(sp 3上)激活α-共轭C–H键的根本原因。)-H键并将这些见解应用于反应优化和催化剂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非共价相互作用(NCI)可能在指导NT中的作用。计算研究主要通过降低有向过渡态和反应构象异构体的能量来支持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π··π和Ag··ππ相互作用。简单的赫斯定律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竞争性NCI的新底物的选择性。本文提出的见解有望激发其他催化剂控制的CHH功能化反应的设计。
    DOI:
    10.1021/jacs.7b07619
  • 作为产物:
    描述:
    (E)-1-phenyloct-6-en-3-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E)-1-phenyloct-6-en-3-yl sulf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铁催化的分子内烯丙基 C–H 胺化
    摘要:
    已开发出铁催化下的高选择性 CH 胺化反应。这种新型系统采用廉价、无毒的 [Fe(III)Pc] 催化剂(通常用作工业油墨添加剂),显示出对烯丙基 CH 胺化的强烈偏好,而不是氮丙啶化和所有其他 CH 键类型(即,烯丙基 > 苄基> 空灵 > 3° > 2° ≫ 1°)。此外,在聚烯烃基材中,位点选择性可以通过烯丙基 CH 键的电子和空间特性来控制。尽管该反应显示为通过逐步机制进行,但 CH 胺化 3° 脂肪族 CH 键的立体保留性质表明,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自由基回弹步骤。
    DOI:
    10.1021/ja211600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te-Stage Intermolecular Allylic C–H Amination
    作者:Takafumi Ide、Kaibo Feng、Charlie F. Dixon、Dawei Teng、Joseph R. Clark、Wei Han、Chloe I. Wendell、Vanessa Koch、M. Christina White
    DOI:10.1021/jacs.1c06335
    日期:2021.9.22
    preparative intermolecular allylic C–H amination of 32 cyclic and linear compounds, including ones housing basic amines and competing sites for allylic, ethereal, and benzylic amination. Mechanistic studies support that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MnIII(ClPc)] may be attributed to its electrophilic, bulky nature and stepwise amination mechanism. Late-stage amination is demonstrated on five distinct classes
    烯丙基胺化能够实现天然产物的后期功能化,其中烯丙基 C-H 键丰富,氮的引入可能会改变生物特征。尽管取得了进展,但由于反应性和选择性问题,分子间烯丙胺化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过量的底物,提供产物混合物,并使重要类别的烯烃(例如,官能化环状)不可行的底物。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可持续的酞菁催化剂,[Mn III (ClPc)],实现了 32 种环状和线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制备性分子间烯丙基 C-H 胺化,包括含有碱性胺和烯丙基、醚和苄基竞争位点的化合物胺化。机理研究表明[Mn III (ClPc)]的高选择性可能归因于其亲电性、体积大的性质和逐步胺化机制。后期胺化作用在五种不同类别的天然产物中得到证实,通常具有 >20:1 的位点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