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Nitrophenylcarbonat | 64897-4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Nitrophenylcarbonat
英文别名
(3-Nitrophenyl) phenyl carbonate
m-Nitrophenylcarbonat化学式
CAS
64897-40-1
化学式
C13H9NO5
mdl
——
分子量
259.218
InChiKey
OGMJHZNFGGSQO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SDS

SDS:3a7518f77ef1232cb11b34ae7571be31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哌啶m-Nitrophenylcarbonat盐酸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乙腈 为溶剂, 生成 苯基哌啶-1-羧酸酯间硝基苯酚
    参考文献:
    名称:
    离去基团取代基控制苯基 Y-取代苯基碳酸酯氨解中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
    摘要:
    据报道,在 80 mol% /20 mol% DMSO 中,苯基 Y-取代的碳酸苯酯 (5a-5k) 与哌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对于在离去基团(即,5a-5i)中具有强吸电子基团(EWG)的底物的反应,与[哌啶] 的关系图是线性的并且通过原点。相反,带有弱 EWG 或没有取代基(即 5j 或 5k)的底物的反应曲线向上弯曲,表明离去基团中取代基 Y 的电子性质决定了反应机理。因此,有人建议 5a-5i 的反应通过两性离子四面体中间体(即 )的逐步机制进行,而 5j 和 5k 的反应通过两个中间体(即 及其去质子化的形式)。随着离去基团碱度的增加,二阶速率常数(即 或 )的Brnsted 型图的斜率从-0.41 变为-1.89,表明速率决定步骤(RDS)发生了变化。5a-5k 与哌啶的反应比与乙胺的相应反应产生更大的值。
    DOI:
    10.5012/bkcs.2013.34.7.2023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硝基苯酚氯甲酸苯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生成 m-Nitrophenylcarbonat
    参考文献:
    名称: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Phenyl Y-Substituted-Phenyl Carbonates with Butane-2,3-dione Monoximate and 4-Chlorophenoxide: Origin of the α-Effect
    摘要: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苯基 Y-取代苯基碳酸酯 7a-g 与丁二酮单氧亚胺 ($Ox^-$) 在 80 mol % $H_2O$/20 mol % DMSO 中于 $25.0{\pm}0.1^{\circ}C$ 下的二级速率常数。${\alpha}$-亲核试剂 $Ox^-$ 对于 7a-g 的反应活性比相应的常规亲核试剂 4-$ClPhO^-$ 高出 53-95 倍,这表明 ${\alpha}$-效应在起作用。${\alpha}$-效应的大小(例如 $k_{Ox^-}/k_{4-ClPhO^-}$ 比率)与取代基 Y 的电子性质无关。对于 7a-g 反应,${\alpha}$-效应的原因被认为是基态(GS)效应,而不是通过六元环过渡态(TS)的过渡态稳定化,其中 $Ox^-$ 起到了广义酸碱催化剂的作用。这一观点得到了以下结果的支持:$OH^-$ 显示了从一列芳氧基化合物构成的线性 Br${\o}$nsted 型图中负偏离,而 $Ox^-$ 则正偏离线性关系。$Ox^-$ 和 4-$ClPhO^-$ 的基态的溶剂化差异被认为是 $Ox^-$ 所施加的 ${\alpha}$-效应的原因。
    DOI:
    10.5012/bkcs.2013.34.1.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inetic Study on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 Reactions of Phenyl Y-Substituted Phenyl Carbonates with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 Effects of Amine Nature on Reaction Mechanism
    作者:Kyoung-Ho Park、Min-Young Kim、Ik-Hwan Um
    DOI:10.1002/bkcs.10627
    日期:2016.1
    constants (k N) for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 reactions of phenyl Y‐substituted phenyl carbonates (7a–7l) with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 (DBU) in 80 mol % H2O/20 mol % DMSO at 25.0 ± 0.1 oC have been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The Brønsted‐type plot for the reactions of 7a–7l with DBU is linear with βlg = –0.48, indicating that the reactions proceed through a concerted mechanism, which
    苯基Y取代的碳酸苯酯(7a-7l)与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在80 mol%H 2中的亲核取代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k N)分光光度法测量了25.0±0.1 o C下的O / 20 mol%DMSO  。用于反应中的布朗斯台德型情节7A-7L与DBU是与β线性LG  = -0.48,表明反应进行通过协调一致的机制,这是相比于逐步机制先前报道为与乙胺的相应的反应(伯胺)和哌啶(仲胺)。哈米特地块与相关σ -和σ o常数表现出许多分散的点。与此相反,汤川-津野情节导致具有ρ优异的线性相关Ŷ  = 1.27和- [R  = 0.57,这意味着负电荷部分地开发上离去基团的在过渡态O原子。相对于具有弱碱性离去基团的底物,庞大的DBU的反应性不如伯胺和仲胺。已经得出结论,DBU在合理的中间体(T ±)中施加的空间位阻迫使反应通过协调的机制进行,因为从T ±排出离去基团可以减少空间位阻。
  • Ester aminolysis. Structure-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n the aminolysis of substituted diphenyl carbonates
    作者:M. J. Gresser、W. P. Jencks
    DOI:10.1021/ja00463a032
    日期:1977.10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