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tris(4-bromophenylamino)benzene | 1243647-8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tris(4-bromophenylamino)benzene
英文别名
1-N,3-N,5-N-tris(4-bromophenyl)benzene-1,3,5-triamine
1,3,5-tris(4-bromophenylamino)benzene化学式
CAS
1243647-85-9
化学式
C24H18Br3N3
mdl
——
分子量
588.139
InChiKey
MFVNSHKNHJHWN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6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6.1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二溴苯1,3,5-tris(4-bromophenylamino)benzene 在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 palladium diacetate 、 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50%的产率得到1,3,5-tris(di(4-bromophenyl)am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桥含硼氮树枝状聚合物
    摘要:
    介绍了新型的亚苯基桥联的硼氮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所述π型共轭树状聚合物N3B6和N3B3以外围硼原子和1,3,5-三氨基苯部分为核。紫外可见吸收和发射测量表明,可以通过改变供体/受体的比例来控制所得化合物的光学性质:1:1的比例比1:2的比例更有效地实现了电荷转移。与N3B6相比,N3B3的发射最大值发生了红移和较强的溶剂变色效应证明了这一点。
    DOI:
    10.1021/ol101327h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苯三酚4-溴苯胺盐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2%的产率得到1,3,5-tris(4-bromophenylamin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卤素原子增强的多重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
    摘要:
    我们合成了卤素取代的多共振(MR)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射器,即2,12-二氯-N , N ,5,9-四(4-氯苯基)-5,9-二氢-5,9-二氮杂-13 b -boranaphtho[3,2,1- de ]anthracen-7-amine (Cl-MR) 和 2,12-dibromo- N , N ,5,9-tetrakis(4-bromophenyl)-5,9- dihydro-5,9-diaza-13 b -boranaphtho[3,2,1- de ] anthracen-7-amine (Br-MR)。Cl-MR 和 Br-MR 表现出降低的延迟荧光寿命和增强的反向系统间交叉率,而 Δ E ST没有任何变化和轨道分布与非卤化 MR 发射器相比。Cl-MR表现出85%的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和17%的外量子效率(EQE);然而,Br-MR 在 PLQY 和 EQE 中没有表现出
    DOI:
    10.1039/d2tc02909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ree-arm star-shaped aniline derivatives: Tunable photoluminescenc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nd reversible acid-base vapor fluorescence response
    作者:Shuning Zhang、Mingming Huang、Hao Lu、Zhiyong Ma、Zhijian Wang、Jiping Yang
    DOI:10.1016/j.jphotochem.2022.114098
    日期:2022.11
    ACQ-AIE convers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s is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oups onto the backbone of aniline chain, which requires multi-step synthesis and post-processing. Herein, we propose a novel “one-step”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ACQ-AIE conversion of the aniline derivatives through varying the molecular geometry and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backbone of the aniline. A series of aniline
    聚集诱导发射(AIE)分子在聚集态表现出独特的发光性能,在光电器件、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线性苯胺生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能、出色的可设计性和pH敏感性。大多数报道的线性苯胺生物是典型的聚集引起的猝灭 (ACQ) 分子。实现苯胺生物的 ACQ-AIE 转化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在苯胺链的主链上引入官能团,这需要多步合成和后处理。在此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一步”策略,通过改变分子几何形状和苯胺骨架上官能团的修饰来实现苯胺生物的 ACQ-AIE 转化。然后通过调整苯胺单元的位置设计了一系列三臂星形结构的苯胺生物。此外,还相继合成了具有不同吸电子能力的末端基团,包括甲氧基、、苯基和基苯基的衍生物。可以有效调节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行为。所有合成的衍生物都表现出AIE行为,表明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苯胺生物的ACQ-AIE转化是可行的。理论模拟进一步用于计算导数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