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3-(4,4-dimethylpentanoyl)-4-isopropyloxazolidin-2-one | 1049037-2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3-(4,4-dimethylpentanoyl)-4-isopropyloxazolidin-2-one
英文别名
——
(S)-3-(4,4-dimethylpentanoyl)-4-isopropyloxazolidin-2-one化学式
CAS
1049037-25-3
化学式
C13H23NO3
mdl
——
分子量
241.331
InChiKey
UVWKMRHTZLYHSE-SNVBAGL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2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46.61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乙基戊酸叔丁酯(S)-3-(4,4-dimethylpentanoyl)-4-isopropyloxazolidin-2-onelithium chloride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 copper(II) 2-ethylhexano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26h, 以1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间烯醇杂偶联:范围、机制和应用
    摘要:
    这篇完整的报告介绍了两种不同羰基物质的氧化分子间偶联的背景、发现和广泛的见解。该过程的优化最终形成了使用可溶性铜 (II) 或铁 (III) 盐作为氧化剂将酰胺、酰亚胺、酮和羟吲哚结合的可靠且可扩展的方案。广泛的机理研究表明,在铜 (II) 的情况下是金属螯合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基于铁 (III) 的偶联似乎是通过非模板化的异二聚化进行的。这项工作提供了迄今为止对氧化烯醇偶联机制最深入的发现。氧化烯醇杂偶联的范围很广(40 个例子),并且已被证明即使在大规模(克级或更大)上也是有效的。最后,
    DOI:
    10.1021/ja804159y
  • 作为产物:
    描述:
    新庚酰氯(S)-4-异丙基-2-唑烷酮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78%的产率得到(S)-3-(4,4-dimethylpentanoyl)-4-isopropyloxaz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间烯醇杂偶联:范围、机制和应用
    摘要:
    这篇完整的报告介绍了两种不同羰基物质的氧化分子间偶联的背景、发现和广泛的见解。该过程的优化最终形成了使用可溶性铜 (II) 或铁 (III) 盐作为氧化剂将酰胺、酰亚胺、酮和羟吲哚结合的可靠且可扩展的方案。广泛的机理研究表明,在铜 (II) 的情况下是金属螯合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基于铁 (III) 的偶联似乎是通过非模板化的异二聚化进行的。这项工作提供了迄今为止对氧化烯醇偶联机制最深入的发现。氧化烯醇杂偶联的范围很广(40 个例子),并且已被证明即使在大规模(克级或更大)上也是有效的。最后,
    DOI:
    10.1021/ja804159y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Clinical Candidate BMS-906024: A Potent Pan-Notch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Leukemia and Solid Tumors
    作者:Ashvinikumar V. Gavai、Claude Quesnelle、Derek Norris、Wen-Ching Han、Patrice Gill、Weifang Shan、Aaron Balog、Ke Chen、Andrew Tebben、Richard Rampulla、Dauh-Rurng Wu、Yingru Zhang、Arvind Mathur、Ronald White、Anne Rose、Haiqing Wang、Zheng Yang、Asoka Ranasinghe、Celia D’Arienzo、Victor Guarino、Lan Xiao、Ching Su、Gerry Everlof、Vinod Arora、Ding Ren Shen、Mary Ellen Cvijic、Krista Menard、Mei-Li Wen、Jere Meredith、George Trainor、Louis J. Lombardo、Richard Olson、Phil S. Baran、John T. Hunt、Gregory D. Vite、Bruce S. Fischer、Richard A. Westhouse、Francis Y. Lee
    DOI:10.1021/acsmedchemlett.5b00001
    日期:2015.5.14
    series of (2-oxo-1,4-benzodiazepin-3-yl)-succinamides identified highly potent inhibitors of γ-secretase mediated signaling of Notch1/2/3/4 receptors. On the basis of its robust in vivo efficacy at tolerated doses in Notch driven leukemia and solid tumor xenograft models, 12 (BMS-906024) was selected as a candidat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一系列(2-oxo-1,4-苯并二氮杂-3-基)-琥珀酰胺的结构-活性关系确定了高效的γ-分泌酶抑制剂Notch1 / 2/3/4受体的抑制剂。基于在Notch驱动的白血病和实体瘤异种移植模型中以耐受剂量耐受的强大体内功效,选择12(BMS-906024)作为临床评估的候选药物。
  •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Enantio- and Diastereocontrol in the Synthesis of 2,3-Disubstituted Succinic Acid Esters: Synthesis of the pan-Notch Inhibitor BMS-906024
    作者:Claude Quesnelle、Patrice Gill、Soong-Hoon Kim、Libing Chen、Yufen Zhao、Brian Fink、Mark Saulnier、David Frennesson、Michael DeMartino、Phil Baran、Ashvinikumar Gavai
    DOI:10.1055/s-0035-1561636
    日期:——
    An oxidative intermolecular enolate heterocoupling reaction was employ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nti-2,3-disubstituted succinic acid mono- and differentially protected diesters. Tactical approaches to access all the diastereomers are discusse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synthesis of a potent anticancer agent, BMS-906024.
    氧化分子间烯醇杂偶联反应用于合成抗 2,3-二取代琥珀酸单和差异保护的二酯。讨论了获取所有非对映异构体的战术方法。该方法用于合成一种有效的抗癌剂 BMS-90602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4-异丙基-2-恶唑烷硫酮 麻黄恶碱 顺-八氢-2H-苯并咪唑-2-酮 顺-1-(4-氟苯基)-4-[1-(4-氟苯基)-4-羰基-1,3,8-三氮杂螺[4.5]癸-8-基]环己甲腈 非达司他 降冰片烯缩醛3-((1S,2S,4S)-双环[2.2.1]庚-5-烯-2-羰基)恶唑烷-2-酮 阿齐利特 阿那昔酮 阿洛双酮 阿帕鲁胺 阿帕他胺杂质2 铟烷-2-YL-甲基胺盐酸 钾3-{2-[3-氰基-3-(十二烷基磺酰基)-2-丙烯-1-亚基]-1,3-噻唑烷-3-基}-1-丙烷磺酸酯 钠2-{[4,5-二羟基-3-(羟基甲基)-2-氧代-1-咪唑烷基]甲氧基}乙烷磺酸酯 重氮烷基脲 詹氏催化剂 解草恶唑 解草噁唑 表告依春 螺莫司汀 螺立林 螺海因氮丙啶 螺[咪唑烷-4,3'-吲哚啉]-2,2',5-三酮 螺[1-氮杂双环[2.2.2]辛烷-8,5'-咪唑烷]-2',4'-二酮 苯甲酸,4-氟-,2-[5,7-二(三氟甲基)-1,8-二氮杂萘-2-基]-2-甲基酰肼 苯氰二硫酸,1-氰基-1-甲基-4-氧代-4-(2-硫代-3-噻唑烷基)丁酯 苯妥英钠杂质8 苯妥英钠 苯妥英-D10 苯妥英 苯基硫代海因半胱氨酸钠盐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谷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蛋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苯丙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色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脯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缬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异亮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天冬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亮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丙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D-苏氨酸 苯基硫代乙内酰脲-(NΕ-苯基硫代氨基甲酰)-赖氨酸 苯基乙内酰脲-甘氨酸 苏氨酸-1-(苯基硫基)-2,4-咪唑烷二酮(1:1) 色氨酸标准品002 膦酸,(2-羰基-1-咪唑烷基)-,二(1-甲基乙基)酯 脱氢-1,3-二甲基尿囊素 脱氢-1,3,8-三甲基尿囊素 聚(d(A-T)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