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phenyl[2-(2-pyridylazo)phenyl]amido]cobalt(III) perchlorate | 245415-13-8

分子结构分类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phenyl[2-(2-pyridylazo)phenyl]amido]cobalt(III) perchlorate
英文别名
——
bis[phenyl[2-(2-pyridylazo)phenyl]amido]cobalt(III) perchlorate化学式
CAS
245415-13-8
化学式
C34H26CoN8*ClO4
mdl
——
分子量
705.078
InChiKey
CNZBHEUNEBHKHU-XJQIYIKE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phenyl[2-(2-pyridylazo)phenyl]amido]cobalt(III) perchlorate 在 ammonium sulfide 、 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0%的产率得到2-[2(phenylamino)phenyl]az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Low-spin manganese(II) and cobalt(III) complexes of N-aryl-2-pyridylazophenylamines: new tridentate N,N,N-donors derived from cobalt mediated aromatic ring amination of 2-(phenylazo)pyridin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anganese(II) complex †
    摘要:
    通过钴介导的共配位 NH4C5NNC6H4N(H)C6H4(R)(R = H (HL1) 或 CH3 (HL2))的直接苯环胺化,合成了两种新的三叉配体 NH4C5NNC6H4N(H)C6H4(R)(R = H (HL1) 或 CH3 (HL2))。这些化合物以单阴离子 N,N,N-给体(L-)的形式与金属离子结合,以极高的产率得到 [MnIIL2] 和 [CoIIIL2]ClO4 复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低自旋电子构型。锰配合物具有顺磁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1.65-1.70 μB),而钴配合物则具有二磁性。对[Mn(L1)2]的晶体结构进行测定后发现,它存在一个扭曲的八面体 MnN6 配位层。阴离子三叉配体的两个氮杂原子与金属中心的距离最近,Mn-N(氮杂原子) 约为 1.89 Å:共配位配体的配体骨架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共轭,从而缩短了 C-N 键的距离,也延长了重氮(N=N)键的距离。在流体溶液中,[MnL2] 物种表现出低超频常数(A = 75 G)的六线 EPR 光谱。在冷冻二氯甲烷-甲苯(77 K)中,观察到菱形 EPR 光谱,包括一个孤立的信号 g3(约 1.91)和两个相对接近的信号 g1 和 g2(分别约 2.06 和 2.03)。锰和钴复合物都显示出多重氧化还原反应。锰络合物在约 0.38 V 的电压下显示出 MnII ⇌ MnIII 氧化反应,而钴络合物在约 0.38 V 的电压下显示出 MnII ⇌ MnIII 氧化反应。电生成的 [MnIIIL2]+ 在近红外区域显示出跃迁。
    DOI:
    10.1039/a909769d
  • 作为产物:
    描述:
    [Co(2-(phenylazo)pyridine)3](ClO4)2 、 苯胺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bis[phenyl[2-(2-pyridylazo)phenyl]amido]cobalt(III) 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碳氮键形成后,金属促进的芳环胺化反应。邻位胺的胺配位证明
    摘要:
    本报告举例说明了通过金属介导的两个新颖的芳环胺化反应。已经建立了基于配位大肠菌素的相对不稳定性的上述胺化反应的位点选择的基本原理。
    DOI:
    10.1021/om99033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2-(5-甲基-2-氧代苯并呋喃-3(2)-亚乙基)乙酸乙酯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反式)-4-壬烯醛 (双(2,2,2-三氯乙基)) (乙腈)二氯镍(II) (乙基N-(1H-吲唑-3-基羰基)ethanehydrazonoate)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17,18-二HETE (±)-辛酰肉碱氯化物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s)-2,3-二羟基丙酸甲酯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2-(萘-2-基)-4-氧代-4H-色烯-8-基]乙酸) ([1-(甲氧基甲基)-1H-1,2,4-三唑-5-基](苯基)甲酮) (Z)-5-辛烯甲酯 (Z)-4-辛烯醛 (Z)-4-辛烯酸 (Z)-3-[[[2,4-二甲基-3-(乙氧羰基)吡咯-5-基]亚甲基]吲哚-2--2-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5'-苄氧基苯基卡维地洛 (S)-(-)-2-(α-(叔丁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2-(α-甲基甲胺)-1H-苯并咪唑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5,5'',6,6'',7,7'',8,8''-八氢-3,3''-二叔丁基-1,1''-二-2-萘酚,双钾盐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盐酸沙丁胺醇 (S)-溴烯醇内酯 (S)-氨氯地平-d4 (S)-氨基甲酸酯β-D-O-葡糖醛酸 (S)-8-氟苯并二氢吡喃-4-胺 (S)-7,7-双[(4S)-(苯基)恶唑-2-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S)-4-(叔丁基)-2-(喹啉-2-基)-4,5-二氢噁唑 (S)-4-氯-1,2-环氧丁烷 (S)-3-(((2,2-二氟-1-羟基-7-(甲基磺酰基)-2,3-二氢-1H-茚满-4-基)氧基)-5-氟苄腈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3-(2-(二氟甲基)吡啶-4-基)-7-氟-3-(3-(嘧啶-5-基)苯基)-3H-异吲哚-1-胺 (S)-2-(环丁基氨基)-N-(3-(3,4-二氢异喹啉-2(1H)-基)-2-羟丙基)异烟酰胺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SP-4-1)-二氯双(喹啉)-钯 (SP-4-1)-二氯双(1-苯基-1H-咪唑-κN3)-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