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分散黄49 | 54824-37-2

中文名称
分散黄49
中文别名
分散黄 49
英文名称
Disperse Yellow 49
英文别名
2-[4-(dicyanomethyl)-N-ethyl-3-methylanilino]ethyl N-phenylcarbamate
分散黄49化学式
CAS
54824-37-2
化学式
C21H22N4O2
mdl
——
分子量
362.4
InChiKey
YSOHRODHDJYIP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溶解度:
    DMSO(微溶,加热)、甲醇(微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89.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人类早在18世纪就开始利用天燃染料如胭脂红、苏木精等进行染色。随着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染色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进行细胞或组织的显微观察时常用染色,以便看清其中的微小结构。染料有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等,酸性染料如伊红等适用于染细胞质,碱性染料如苏木精等适用于染细胞核。因为细菌表面带负电,故细菌一般用碱性染料染色。分散黄49可用于染色。

分散黄 49是一种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水溶性低,在染色中主要以微小颗粒呈分散状态存在的非离子染料。聚酯纤维和分散染料新型染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分散染料在纺织品中广泛使用。

分散黄 49

CN201610580392.2报道了一种染涂一体染色、印花浆状组合物,染料染色、印花浆状组合物其组成为染色、印花浓缩浆1-25%、增稠剂0.5-10%、pH值调节剂0.05-3%和水62-98.45%。所述染色、印花色浆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分散染料(滤饼或干粉)20-60%、助剂5-30%和水10-75%。所述染色、印花色浆中分散染料选自:C.I.分散黄3、C.I.分散黄5、C.I.分散黄7、C.I.分散黄11、C.I.分散黄23、C.I.分散黄42和C.I.分散黄49等。
化学性质
淡棕色粉末。能溶于丙酮及乙醇。染色中遇铜、铁离子对色光有一定的影响。
用途
分散艳黄 SE-6GFL 适用于中温 (195-200℃) 热熔法以及 100℃载体法染涤纶,色光艳嫩,各项牢度较好,尤其日晒牢度极佳,但不适用于高温高压法。染二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得色为带绿光的艳黄色;染锦纶、腈纶、丙纶均得淡黄色。可用于涤纶、锦纶和醋酸纤维织物的直接印花。染涤棉混纺织物时,对棉不沾色。染二醋酸纤维黏胶纤维混纺织物,可与直接染料同浴染色。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