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2,6(7)-Diformyltetrathiafulvalene
2,6(7)-Diformyltetrathiafulvalene | 176037-53-9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
乙烯基硫酯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7)-Diformyltetrathiafulvalene
英文别名
2,6(7)-diformyl-1,4,5,8-tetrathiafulvalene;2-(4-formyl-1,3-dithiol-2-ylidene)-1,3-dithiole-4-carbaldehyde
CAS
176037-53-9
化学式
C
8
H
4
O
2
S
4
mdl
——
分子量
260.383
InChiKey
IKERBXQOCMMEF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5
重原子数:
14.0
可旋转键数:
2.0
环数:
2.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拓扑面积:
34.14
氢给体数:
0.0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2,6(7)-Bis(hydroxymethyl)tetrathiafulvalene
58268-45-4
C
8
H
8
O
2
S
4
264.414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5-Bis(methoxycarbonyl)-1,3-dithiol-2-yl](tributyl)phosph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2,6(7)-Diformyltetrathiafulvalene
在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60%的产率得到2,6(7)-Bis(2,3-bis(methoxycarbonyl)-1,4-dithiafulven-6-yl)tetrathiafulv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整个四硫富瓦烯核的π共轭:扩展的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异常电化学性能的理论分析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一系列带有一个或两个1,4-二硫富富翁-6基取代基的扩展的四硫富瓦烯(TTF)衍生物。与其他TTF衍生物相比,这些新化合物具有显着的电化学奇异性,这些奇异性受横向杂环取代性质的强烈影响。这种不寻常的电化学行为遵循平方方案序列,并且归因于供体pi分子氧化后的结构变化。电化学数据的数字模拟已用于得出平方方案中涉及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常数的值。理论计算确定了高度离域的共振形式的重要贡献,该共振形式涉及氧化物种中的四价硫,这可以证明发生不同于TTF的电化学行为。最后,给出了其中两个系统的三级磁化率chi 3,其中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共存并通过TTF pi系统共轭。
DOI:
10.1002/(sici)1521-3765(20000403)6:7<1199::aid-chem1199>3.3.co;2-7
作为产物:
描述:
2-Thioxo-1,3-dithiol-4-carbaldehyd
在
dicobalt octacarbonyl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15%的产率得到2,6(7)-Diformyltetrathiafulv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1,2,3-噻二唑合成新的乙烯基四硫富瓦烯的途径
摘要:
用碱裂解1,4-二硫富富烯取代的1,2,3-噻二唑并二聚化生成的炔基-1-硫醇酯在一次反应中得到了新的四硫富瓦烯型乙烯基延伸的π供体。通过这种途径,优化了所用的溶剂/碱体系(乙腈/ NaH)以合成1,3-二硫代-2-硫酮。提出了重要的4-甲酰基-1,3-二硫醇-2-硫酮的有效合成方法及其与2,6(7)-双甲酰基四硫富富瓦烯的偶联反应。据报道制备了许多新的1,4-二硫富烯。
DOI:
10.1016/0040-4020(95)01103-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甲酰四硫富瓦烯
环己酮,2-[二(甲硫基)亚甲基]-
四硫富瓦烯羧酸铯
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酸钐(III)
5-乙基-2-甲基-噻吩-3-酮
4-羟基-2,5-二甲基噻吩-3(2H)-酮
4-乙基硫烷基-丁-3-烯-2-酮
4,4-二甲基-1,1-双(甲基硫代)-1-戊烯-3-酮
3-[双(甲基磺酰基)亚甲基]-2,4-戊二酮
3,3-双(甲硫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氰基-3,3-双(甲基硫代)丙烯酰胺
2-氰-3,3-二(甲硫基)丙烯酸甲酯
2-氯-3-氧代-2,3-二氢-2-噻吩羧酸甲酯
2-氨基-4,5-二氢-3-噻吩甲酰胺
2-乙酰基-3-氨基-3-甲基硫代丙烯腈
2-丙烯酸,3-(十六烷基硫代)-,甲基酯,(Z)-
2-丙烯酸,2-氰基-3-巯基-3-(甲硫基)-,盐乙基酯,钠
2-(环丙基羰基)-3,3-二(甲基硫代)丙烯腈
2-(1,3-二噻戊环-2-亚基)环戊酮
2-(1,3-二噻戊环-2-亚基)环己酮
2,4-戊二酮,3-[氨基(乙硫基)亚甲基]-
2,2-二甲基噻吩-3-酮
1-己烯-3-酮,1,1-二(甲硫基)-2-硝基-
1,3-二硫杂环戊烯-4-羧酸
(3Z)-1,1,1-三氟-4-(甲硫基)-3-丁烯-2-酮
(3E)-4-(甲硫基)-3-戊烯-2-酮
(2Z)-[3-(2-溴乙基)-4-氧代-1,3-噻唑烷-2-亚基]乙酸乙酯
(2Z)-2-(3-乙基-4-氧代-1,3-噻唑烷-2-亚基)乙酸乙酯
(2Z)-(3-甲基-4-氧代-1,3-噻唑烷-2-亚基)乙酸乙酯
(2E)-2-(4-氧代噻唑烷-2-亚基)乙酸丁酯
2-Dimethylcarbamoyl-6-methylsulfanyl-2H-thiopyran-3-carboxylic acid
3-Ethoxy-3-mercapto-2-ethoxycarbonyl-acrylnitril
2-Diethoxycarbonylmethylen-thiazolid-4-on
2-Ethylmercaptocarbonylmethylen-thiazolid-4-on
2,3,4,5-Tetrachlor-5-methylthio-2,4-pentadiensaeurechlorid
3-Hydroxy-3-methylmercapto-2-methoxycarbonyl-acrylnitril
2,ω-Bis-(N-ethylcarboxamido)-1,4-dithiafulven
3,5-Di-(carbamoyl-cyanomethylen)-1,2,4-trithiol
[4-Oxo-thiazolidin-(2E)-ylidene]-acetic acid allyl ester
(Z)-3-Amino-3-ethylsulfanyl-thioacrylic acid S-ethyl ester
2-Dimethylaminocarbonylmethylen-thiazolidon-(4)
3-((E)-2-Carbamoyl-2-cyano-1-mercapto-vinylsulfanyl)-5-imino-[1,2]dithiolane-4-carboxylic acid amide
(E)-2-(cyano-13C)-3-mercapto-3-(methylthio)acrylamide
2-[1-Hydroxy-eth-(E)-ylidene]-dihydro-thiophen-3-one
Z-2-Ethyl-3-thiocyanatocrotonaldehyd
1-amino-1-propylthiobut-1-en-3-one
2-<1-Ethoxycarbonyl-ethyliden>-3-methyl-thiazolid-4-on (s-cis-TRANS)
(4aS,8aS)-2-(butylsulfanylmethylidene)-5,5,8a-trimethyl-3,4,4a,6,7,8-hexahydronaphthalen-1-one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dimethylamino-1, (9H-fluorenyl-9)-3, propanol-2
下一个:6-(2-chlorobenzylidene)hydrazinocarbonyl-5-hydroxy-2-phenylpyridazin-3(2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