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缬丙霉素 | 101961-60-8

中文名称
缬丙霉素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valanimycin
英文别名
1-carboxyethenylimino-(2-methylpropyl)-oxidoazanium
缬丙霉素化学式
CAS
101961-60-8
化学式
C7H12N2O3
mdl
——
分子量
172.184
InChiKey
DTXMRELKPKEP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7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缬丙霉素 在 Streptomyces viridifaciens vlmK mutant 作用下, 反应 1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缬草霉素生物合成新中间体的鉴定、表征和生物转化
    摘要:
    抗生素缬氨霉素是一种从绿色链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天然偶氮化合物。详细研究表明,缬草霉素通过 O-(L-丝氨酰) 异丁基羟胺的中间体由 L-缬氨酸和 L-丝氨酸衍生而来。缬草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序列分析提供的关于该途径后期阶段性质的线索相对较少。vlmJ 和 vlmK 基因提供了两个例外。vlmJ 的翻译产物表现出与二酰基甘油激酶的相似性,而 vlmK 的翻译产物表现出与蛋白质 MmgE/PrpD 超家族的弱相似性。该超家族包括 2-甲基柠檬酸脱水酶。本通讯描述了从绿色链球菌的 vlmJ 和 vlmK 突变体中分离和解析缬草霉素水合物的结构。
    DOI:
    10.1021/ja901243p
  • 作为产物:
    描述:
    L-丝氨酸乙二胺四乙酸 、 RNase inhibitor 、 5’-三磷酸腺苷 、 magnes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生成 缬丙霉素
    参考文献:
    名称:
    细菌氧化偶氮生物合成的保守酶级联
    摘要:
    氧化偶氮化合物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并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尽管人们对氧化偶氮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相当感兴趣,但氧化偶氮键形成的酶促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揭示了在缬氨霉素生物合成中构建氧化偶氮键的酶级联。我们的研究表明,一对金属酶(包括膜结合肼合酶和非血红素二铁偶氮氧基合酶)协同作用,通过肼-偶氮-偶氮氧基途径将不稳定的途径中间体转化为偶氮产物。此外,通过表征来自其他氧化偶氮代谢途径的该酶对的同源物,我们提出这种双酶级联可以代表细菌中氧化偶氮键形成的保守酶促策略。这些发现为生物 N-N 键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机制见解,并应有助于通过基因组挖掘有针对性地分离生物活性氧化偶氮化合物。
    DOI:
    10.1021/jacs.3c12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served Enzymatic Cascade for Bacterial Azoxy Biosynthesis
    作者:Jingkun Shi、Xin Zang、Zhijie Zhao、Zhuanglin Shen、Wei Li、Guiyun Zhao、Jiahai Zhou、Yi-Ling Du
    DOI:10.1021/jacs.3c12018
    日期:2023.12.13
    hydrazine-azo-azoxy pathway. Additionally, by characterizing homologues of this enzyme pair from other azoxy metabolite pathways, we propose that this two-enzyme cascade could represent a conserved enzymatic strategy for azoxy bond formation in bacteria.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ignificant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biological N–N bond formation and should facilitate the targeted isolation of bioactive azoxy
    氧化偶氮化合物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并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尽管人们对氧化偶氮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相当感兴趣,但氧化偶氮键形成的酶促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揭示了在缬氨霉素生物合成中构建氧化偶氮键的酶级联。我们的研究表明,一对金属酶(包括膜结合肼合酶和非血红素二铁偶氮氧基合酶)协同作用,通过肼-偶氮-偶氮氧基途径将不稳定的途径中间体转化为偶氮产物。此外,通过表征来自其他氧化偶氮代谢途径的该酶对的同源物,我们提出这种双酶级联可以代表细菌中氧化偶氮键形成的保守酶促策略。这些发现为生物 N-N 键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机制见解,并应有助于通过基因组挖掘有针对性地分离生物活性氧化偶氮化合物。
  •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conversion of a New Intermediate in Valanimycin Biosynthesis
    作者:Ram P. Garg、Lawrence B. Alemany、Sean Moran、Ronald J. Parry
    DOI:10.1021/ja901243p
    日期:2009.7.22
    The antibiotic valanimycin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azoxy compound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viridifaciens.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valanimycin is derived from L-valine and L-serine via the intermediacy of O-(L-seryl)isobutylhydroxylamine.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valanimycin biosynthetic genes provides relatively few clue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pathway.
    抗生素缬氨霉素是一种从绿色链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天然偶氮化合物。详细研究表明,缬草霉素通过 O-(L-丝氨酰) 异丁基羟胺的中间体由 L-缬氨酸和 L-丝氨酸衍生而来。缬草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序列分析提供的关于该途径后期阶段性质的线索相对较少。vlmJ 和 vlmK 基因提供了两个例外。vlmJ 的翻译产物表现出与二酰基甘油激酶的相似性,而 vlmK 的翻译产物表现出与蛋白质 MmgE/PrpD 超家族的弱相似性。该超家族包括 2-甲基柠檬酸脱水酶。本通讯描述了从绿色链球菌的 vlmJ 和 vlmK 突变体中分离和解析缬草霉素水合物的结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