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methyl-1-(1-tosyl-1H-indol-3-yl)butan-1-one | 1442649-5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methyl-1-(1-tosyl-1H-indol-3-yl)butan-1-one
英文别名
——
3-methyl-1-(1-tosyl-1H-indol-3-yl)butan-1-one化学式
CAS
1442649-57-1
化学式
C20H21NO3S
mdl
——
分子量
355.458
InChiKey
UBMNXORIGVNNR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2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56.1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官能团耐受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用于对映选择性构建叔甲基立构中心
    摘要:
    报道了第一个根岸镍催化仲苄酯的立体定向交叉偶联反应。评估了一系列无痕导向基团促进与二甲基锌交叉偶联的能力。由市售的 2-(甲硫基)乙酸衍生的具有螯合硫醚的酯是最有效的。形成的产品收率高,且具有优异的立体定向性。该反应可耐受多种官能团,包括烯烃、炔烃、酯、胺、酰亚胺以及 O-、S- 和 N- 杂环。这种转化的实用性在视黄酸受体激动剂和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抑制剂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中得到强调。
    DOI:
    10.1021/ja4034999
  • 作为产物:
    描述:
    3-methyl-1-(1-tosyl-1H-indol-3-yl)butan-1-olmanganese(IV) 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90%的产率得到3-methyl-1-(1-tosyl-1H-indol-3-yl)but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官能团耐受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用于对映选择性构建叔甲基立构中心
    摘要:
    报道了第一个根岸镍催化仲苄酯的立体定向交叉偶联反应。评估了一系列无痕导向基团促进与二甲基锌交叉偶联的能力。由市售的 2-(甲硫基)乙酸衍生的具有螯合硫醚的酯是最有效的。形成的产品收率高,且具有优异的立体定向性。该反应可耐受多种官能团,包括烯烃、炔烃、酯、胺、酰亚胺以及 O-、S- 和 N- 杂环。这种转化的实用性在视黄酸受体激动剂和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抑制剂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中得到强调。
    DOI:
    10.1021/ja403499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migratory and cytotoxic effect of indole derivative in C6 glioma cells
    作者:Ana Karolina de Souza Andrade、Mariana Nobre Farias de Franca、Jileno Ferreira Santos、Nathália Araújo Macêdo、Waldecy de Lucca Junior、Ricardo Scher、Socrates Cabral de Holanda Cavalcanti、Cristiane Bani Corrêa
    DOI:10.1016/j.tiv.2024.105786
    日期:2024.4
    tumor cell lines. After pharmacological screening, three compound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high capacity to reduc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their IC values were determined. Compound exhibited the highest cytotoxic activity (IC = 0.4 μg/mL) in gliomas (C6 cell line), and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C6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to evaluate cellular mechanisms such as colony formation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之一。尽管癌症治疗取得了进展,但生存率非常低,因此发现新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吲哚是开发新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来源。对十种吲哚生物进行药理学筛选,以评估针对三种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能力。经过药理学筛选,根据其降低细胞增殖的高能力,选择了三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 IC 值。该化合物在神经胶质瘤(C6 细胞系)中表现出最高的细胞毒活性(IC50 = 0.4 μg/mL),并被选择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用化合物处理 C6 细胞以评估细胞机制,例如集落形成和细胞迁移能力以及形态改变。化合物减少克隆形成(0.4 和 0.8 μg/mL),并抑制 C6 细胞中的迁移(0.2–0.8 μg/mL)。还观察到用该化合物处理的细胞的形态变化,例如染色质浓缩和细胞应力束的混乱。吲哚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且化合物在胶质瘤细胞中表现出最佳的抗增殖和抗迁移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