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chloro[(1,1′-biphenyl)-4-yl]-λ3-iodane | 22695-7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chloro[(1,1′-biphenyl)-4-yl]-λ3-iodane
英文别名
4-iodobiphenyldichloride;p-Ph(C6H4)ICl2;4-dichloroiodanyl-biphenyl;4-Dichlorjodanyl-biphenyl;Dichloro-(4-phenylphenyl)-lambda3-iodane;dichloro-(4-phenylphenyl)-λ3-iodane
dichloro[(1,1′-biphenyl)-4-yl]-λ<sup>3</sup>-iodane化学式
CAS
22695-79-0
化学式
C12H9Cl2I
mdl
——
分子量
351.014
InChiKey
YUXKPHXUYWEHG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5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chloro[(1,1′-biphenyl)-4-yl]-λ3-iodanesodium hypochlorite溶剂黄146 作用下, 反应 1.5h, 以52%的产率得到4-iodoxy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碘氧苯。臭氧当量非常接近
    摘要:
    碘氧基苯与臭氧是等电子的,它的一些反应是通过与臭氧非常相似的途径进行的。碘氧基苯介导的反应的一个吸引人的特征是产物的直接形成和试剂向碘代苯的转化。苯偶酰的在从二苯基乙炔良好的收率形成和碘苯提供用于从π所产生的预期的中间支撑件4 S +π 2s的加法。由于最初形成的4 + 2加合物经历了CH断裂,而不是CC断裂,碘代氧苯将菲转化为菲醌。该变化与用臭氧将菲9-羧酸转化为菲醌是平行的。最初形成的加合物的预期CC破裂确实发生在leading烯导致萘酸酐的情况下。with与碘氧基苯的反应导致几乎相等数量的4-5、1-6和3-6醌,涉及对最低键定位能量的键和最低原子定位能量的键的攻击。此行为类似于臭氧对苯并re的作用。碘氧苯可将臭氧像臭氧一样以高收率转化为蒽醌。环戊二烯加碘氧基苯的参与,通过与9,10二甲基蒽反应生成10-甲基9-蒽醛和10-羧基9-蒽醛,涉及碘代氧苯元素插入芳基CH键,这与臭氧的部分
    DOI:
    10.1016/s0040-4020(01)82441-8
  • 作为产物:
    描述:
    联苯硫酸硝酸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dichloro[(1,1′-biphenyl)-4-yl]-λ3-iodane
    参考文献:
    名称:
    碘氧苯。臭氧当量非常接近
    摘要:
    碘氧基苯与臭氧是等电子的,它的一些反应是通过与臭氧非常相似的途径进行的。碘氧基苯介导的反应的一个吸引人的特征是产物的直接形成和试剂向碘代苯的转化。苯偶酰的在从二苯基乙炔良好的收率形成和碘苯提供用于从π所产生的预期的中间支撑件4 S +π 2s的加法。由于最初形成的4 + 2加合物经历了CH断裂,而不是CC断裂,碘代氧苯将菲转化为菲醌。该变化与用臭氧将菲9-羧酸转化为菲醌是平行的。最初形成的加合物的预期CC破裂确实发生在leading烯导致萘酸酐的情况下。with与碘氧基苯的反应导致几乎相等数量的4-5、1-6和3-6醌,涉及对最低键定位能量的键和最低原子定位能量的键的攻击。此行为类似于臭氧对苯并re的作用。碘氧苯可将臭氧像臭氧一样以高收率转化为蒽醌。环戊二烯加碘氧基苯的参与,通过与9,10二甲基蒽反应生成10-甲基9-蒽醛和10-羧基9-蒽醛,涉及碘代氧苯元素插入芳基CH键,这与臭氧的部分
    DOI:
    10.1016/s0040-4020(01)82441-8
  • 作为试剂:
    描述:
    (E)-3-(4-氯苯基)-2-丙烯-1-醇dichloro[(1,1′-biphenyl)-4-yl]-λ3-iodane氢化奎宁 1,4-(2,3-二氮杂萘)二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81%的产率得到2,3-dichloro-3-(4-chlorophenyl)prop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烯丙醇的对映选择性二氯化
    摘要:
    报道了由二聚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物催化并使用芳基碘二氯化物作为氯源的对映选择性烯丙醇二氯化的发展。介绍了反应优化、底物范围的探索和立体诱导模型。
    DOI:
    10.1021/ja202555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illgerodt-Type Dichloro(aryl)-λ3-Iodanes: A Structural Study
    作者:Jérôme C. Sarie、Jessica Neufeld、Constantin G. Daniliuc、Ryan Gilmour
    DOI:10.1055/s-0037-1611886
    日期:2019.12
    Published as part of the Special Topic Halogenation methods (with a view towards radioimaging applications) Abstract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four electronically diverse Willgerodt-type reagents is disclosed together with a solution-phase NMR analysis. These data reveal a plethora of intermolecular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and confirm the expected T-shape geometry of the reagents. In
    作为特殊主题卤化方法的一部分发布(以放射成像应用为目的) 抽象的 公开了四种电子多样化的Willgerodt型试剂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溶液相NMR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过多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并确认了试剂的预期T形几何形状。在所有情况下,I–Cl键均与芳基环的平面正交。这项研究为这种古老的二化试剂提供了重要的结构见解,并对晶体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公开了四种电子多样化的Willgerodt型试剂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溶液相NMR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过多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并确认了试剂的预期T形几何形状。在所有情况下,I–Cl键均与芳基环的平面正交。这项研究为这种古老的二化试剂提供了重要的结构见解,并对晶体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 Iodobenzene Dichloride as a Stoichiometric Oxidant for the Conversion of Alcohols into Carbonyl Compounds; Two Facile Methods for Its Preparation
    作者:Chi Zhang、Xue-Fei Zhao
    DOI:10.1055/s-2007-965889
    日期:2007.2
    the preparation of iodoarene dichlorides from iodoarenes have been developed. One employs solid sodium chlorite as a chlorinating agent in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the other uses sodium hypochlorite as a chlorinating agent still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which is more robust than the sodium chlorite system. Typically, the preparation of iodobenzene dichloride from iodobenzene was performed
    描述了一种使用 2,2,6,6-四甲基哌啶-1-基氧基 (TEMPO) 作为催化剂、碘苯化物 (PhICl 2 ) 作为化学计量氧化剂和吡啶来氧化不同类型醇的高效温和的方法作为基础。根据所使用的碘苯化物的量,该过程还可将 1,2-二醇顺利氧化为 α-羟基酮或 α-二酮。一项竞争性研究表明,使用 2,2,6,6-四甲基哌啶-1-基氧基/碘苯化物/吡啶系统,脂肪族仲醇优先于脂肪族伯醇氧化。此外,已经开发了两种非常方便且高产率的从芳烃制备芳烃化物的方法。一种是在稀盐酸溶液中采用固体亚氯酸钠作为化剂;另一种使用次氯酸钠作为化剂,仍然在盐酸溶液中,比亚氯酸钠系统更稳定。通常,使用次氯酸钠/盐酸系统在五分钟内从碘苯制备二碘苯
  • A Study of the Proximity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on the Dissociation of Iodobenzene Dichlorides
    作者:R. M. Keefer、L. J. Andrews
    DOI:10.1021/ja01519a026
    日期:1959.5
  • The Kinetics of Dissociation of Derivatives of Iodobenzene Dichloride in Acetic Acid
    作者:R. M. Keefer、L. J. Andrews
    DOI:10.1021/ja01535a006
    日期:1958.1
  • The Identification of Aryl Iodides
    作者:J. Charles Nichol、Reuben B. Sandin
    DOI:10.1021/ja01224a030
    日期:1945.8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