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考马斯亮蓝R250 | 6104-59-2

中文名称
考马斯亮蓝R250
中文别名
酸性蓝83;考马士亮兰R-250;酸性蓝 6B;酸性蓝 83;考马斯亮蓝R;亮蓝R;考马斯亮蓝R 250
英文名称
Brilliant Blue R250
英文别名
——
考马斯亮蓝R250化学式
CAS
6104-59-2
化学式
C45H45N3NaO7S2
mdl
——
分子量
827.0
InChiKey
JBOQDMLEGVLYI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4-180 °C
  • 蒸气密度:
    28.5 (vs air)
  • 闪点:
    14 °C
  • 溶解度:
    H2O:可溶,10m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23
  • 重原子数:
    58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15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9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32041200
  • 安全说明:
    S22,S24/25,S26,S36/37/39,S4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230 3/PG 2
  • 危险品标志:
    F,Xn,T
  • 危险类别码:
    R11

制备方法与用途

酸性蓝83又叫考马斯亮兰R250,是一种三芳甲烷类和呫吨类染料。酸性蓝83不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呈艳红光蓝色,微溶于乙醇呈艳蓝色。遇浓硫酸呈橙红色,稀释成蓝色。其水溶液加氢氧化钠呈紫色。

酸性蓝 83的性状图

酸性艳蓝 6B 用于羊毛、蚕丝、锦纶的染色,也用于皮革、羽毛、纸张的着色,是一标准蓝色。色光纯净,鲜艳度好,染色性能良好,为常用艳蓝色品种。

三芳甲烷类和呫吨类染料通常是由其隐色体氧化而得到。现有的工业方法都是以重铬酸钠、二氧化锰或二氧化铅等重金属化合物为氧化剂,在草酸等络合剂存在下以化学计量的方式氧化。

用途

生化研究。用于检测电泳后的蛋白条带。 比萘酚蓝黑B(Naphthol Blue Black B)和溴酚(Bromophenol)灵敏5-10倍(能检测到胶基质上0.5μg/cm2 蛋白质)。
在SDS-PAGE中用于蛋白质分析的三苯甲烷染料,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布拉德福德(Bradford)蛋白质定量反应。

生产方法
以对氯苯甲醛、1-(N-乙基苯胺) 间甲基苯磺酸和对氨基苯乙醚 (p-phenetidine) 为原料,首先将对氯苯甲醛与 1-(N-乙基苯胺) 间甲基苯磺酸缩合,然后用重铬酸钾-草酸氧化该缩合产物,最后与对氨基苯乙醚缩合得产物。经盐析、过滤、干燥、粉碎得成品。。
将 1-(N-乙基苯胺) 间甲基苯磺酸用水打浆后,调整 pH 值为 3 左右,加入对氯苯甲醛,升温至 95-98℃,反应至终点。蒸出过量对氯苯甲醛后,用水稀释,降温,于 10℃以下,加入重铬酸钾、硫酸和草酸,进行氧化。反应结束于 45℃加入硫酸,析出膏状物,于 95℃真空干燥。
将对乙氧基苯胺加热至 70℃,然后加入上述产物,升温至 100℃,反应 3-6h 至终点。于 70℃加入稀盐酸稀释,过滤,热水洗涤,干燥得产物。
生产方法
对氯苯甲醛与N-乙基-N-(3'-磺酸基苄基)苯胺缩合后,用重铬酸钾氧化,再与对氨基苯乙醚缩合而得。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

相关功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