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块根。《本草纲目》记载,乌药具有散寒、补中、顺气、开郁等功效,能增加肠胃蠕动、兴奋大脑皮层、加速血液循环,并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历代医家评价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乌药自古享有“长生不老药”的美誉,历史悠久,品质超群,享誉中外,是我国名贵地道药材之一。
乌药主要含有挥发油、异喹啉类生物碱、黄酮类及倍半萜类成分,其中最能体现其特征的成分为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类成分。《中国药典》中以乌药醚内酯作为指标性成分对乌药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主要信息乙醚作为提取溶剂时,其极性较小,穿透力弱,在30min内不能完全提取乌药中的乌药醚内酯。向乙醚中加入少量甲醇可以增强溶剂的极性,提高溶剂的穿透性。但甲醇的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导致提取杂质过多,色谱峰相互重叠,含量计算结果不准确。多次试验后,选用乙醚-甲醇(85:15)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能够较好地提取乌药中的乌药醚内酯。在现有药典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下,乌药醚内酯分离度良好,可进行含量测定。该方法与药典标准收载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台乌药中乌药醚内酯的含量。
色谱条件该方法下乌药醚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051~2.55 μg,平均回收率为99.96%。本法简便、经济,结果准确,可用于天台乌药的质量控制。
HPLC图图1 乌药醚内酯对照品(A)和乌药药材(B)HPLC图
通过对乌药醚内酯进行UV波长扫描发现,在209 nm左右有最大吸收。随着波长的增加,吸光度逐渐减弱至260 nm后紫外吸收极弱。考虑到短波长对溶剂甲醇和流动相乙腈的干扰,《中国药典》2005年版选择235 nm作为检测波长。
提取方法《中国药典》中乌药药材提取采用乙醚为提取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4 h。考虑到乙醚易燃、有毒,选用其他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研究。结果显示,以乙腈-水(57:43)作为流动相可使出峰时间与分离度达到较为理想的状况。
参考资料[1] 闻永举, 梁爱军. 乌药醚内酯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 33(12):134-135+164.
[2] 余翠琴, 陈方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药中乌药醚内酯[J]. 中草药, 2009, 40(06):983-984.
化学性质来源于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药理药效: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主治:寒郁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小便频数;寒疝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