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aplatin | 38780-3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aplatin
英文别名
Benzene-1,2-diamine;dichloroplatinum;benzene-1,2-diamine;dichloroplatinum
benzaplatin化学式
CAS
38780-39-1
化学式
C6H8Cl2N2Pt
mdl
——
分子量
374.129
InChiKey
AMQRUBLLHGHUCR-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51°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14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SDS

SDS:dd97e6bdff673f58600f05c404075a33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aplatin1,2-二羟基蒽醌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8 %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茜素的细胞毒性 Pt(II) 复合物:DNA 金属化的选择性载体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来选择性地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到其潜在的靶位点,以提高功效和选择性。事实上,这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特定抗癌药物的有益效果,特别是在像三阴性乳腺癌这样的孤儿肿瘤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策略依赖于利用保护性离去基团(如茜素)作为 Pt( II ) 配体,以减少 Pt 抗性癌细胞产生的药效团的失活过程。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带有茜素和多种二胺配体的新中性混合配体 Pt( II ) 配合物,并通过 FT-IR、NMR 和 UV-Vis 分析进行了光谱表征。选择三种 Pt( II ) 化合物,即2b 、 6b和7b ,在结构特性和细胞毒性作用方面都不同(无效,分别为 10.49 ± 1.21 μM 和 24.5 ± 1.5 μM),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茜素作为选择性载体的能力。该研究包括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估,以及与所选 Pt( II ) 复合物与模型蛋白和
    DOI:
    10.1039/d3dt03889k
  • 作为产物:
    描述:
    potassium tetrachloroplatinate邻苯二胺盐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80 %的产率得到benzaplatin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茜素的细胞毒性 Pt(II) 复合物:DNA 金属化的选择性载体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来选择性地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到其潜在的靶位点,以提高功效和选择性。事实上,这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特定抗癌药物的有益效果,特别是在像三阴性乳腺癌这样的孤儿肿瘤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策略依赖于利用保护性离去基团(如茜素)作为 Pt( II ) 配体,以减少 Pt 抗性癌细胞产生的药效团的失活过程。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带有茜素和多种二胺配体的新中性混合配体 Pt( II ) 配合物,并通过 FT-IR、NMR 和 UV-Vis 分析进行了光谱表征。选择三种 Pt( II ) 化合物,即2b 、 6b和7b ,在结构特性和细胞毒性作用方面都不同(无效,分别为 10.49 ± 1.21 μM 和 24.5 ± 1.5 μM),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茜素作为选择性载体的能力。该研究包括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估,以及与所选 Pt( II ) 复合物与模型蛋白和
    DOI:
    10.1039/d3dt03889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2:1 guanosine and inosine derivatives of aromatic diamine platinum(II) complexes
    作者:Lalit Kumar、T.S. Srivastava
    DOI:10.1016/s0020-1693(00)91260-x
    日期:1983.1
    Abstract The six platinum complexes of formula [Pt(LL)(NuO) 2 ]Cl 2 , where LL is o -phenylenediamine, 4,5-dimethyl- o -phenylenediamine or 2,2′-bipyridyl and NuO is a nucleoside such as guanosine or inosine, have been prepared by interacting an appropriate dichlorodiamine-platinum(II) with an appropriate nucleoside in excess. The resulting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analysis and
    摘要六种通式为[Pt(LL)(NuO)2] Cl 2的铂配合物,其中LL为邻苯二胺,4,5-二甲基邻苯二胺或2,2'-联吡啶基,NuO为核苷,例如鸟苷或肌苷是通过使适当的二氯二胺-铂(II)与过量的适当核苷相互作用而制得的。通过化学分析以及紫外可见,红外和1 H NMR光谱对所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1 H NMR研究确定了鸟苷和肌苷通过N 7与铂结合。通过电导率测量已经确定了复合物的特殊性质,表明它们是1:2的电解质。
  • Cytotoxic Pt(<scp>ii</scp>) complexes containing alizarin: a selective carrier for DNA metalation
    作者:Rossella Caligiuri、Lara Massai、Andrea Geri、Loredana Ricciardi、Nicolas Godbert、Giorgio Facchetti、Maria Giovanna Lupo、Ilaria Rossi、Giulia Coffetti、Martina Moraschi、Emilia Sicilia、Vincenzo Vigna、Luigi Messori、Nicola Ferri、Gloria Mazzone、Iolinda Aiello、Isabella Rimoldi
    DOI:10.1039/d3dt03889k
    日期:——
    leaving group like alizarin as the Pt(II) ligand to reduce the deactivation processes of the pharmacophore enacted by Pt resistant cancer cells. In this study a new series of neutral mixed-ligand Pt(II) complexes bearing alizarin and a variety of diamine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FT-IR, NMR and UV–Vis analyses. Three Pt(II) compounds, i.e., 2b, 6b and 7b, emerging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来选择性地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到其潜在的靶位点,以提高功效和选择性。事实上,这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特定抗癌药物的有益效果,特别是在像三阴性乳腺癌这样的孤儿肿瘤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策略依赖于利用保护性离去基团(如茜素)作为 Pt( II ) 配体,以减少 Pt 抗性癌细胞产生的药效团的失活过程。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一系列带有茜素和多种二胺配体的新中性混合配体 Pt( II ) 配合物,并通过 FT-IR、NMR 和 UV-Vis 分析进行了光谱表征。选择三种 Pt( II ) 化合物,即2b 、 6b和7b ,在结构特性和细胞毒性作用方面都不同(无效,分别为 10.49 ± 1.21 μM 和 24.5 ± 1.5 μM),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茜素作为选择性载体的能力。该研究包括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的体外细胞毒性评估,以及与所选 Pt( II ) 复合物与模型蛋白和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