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ac-1-tert-butyl-1-chloro-1,2,3,4-tetrahydro-1-silanaphthalene | 919513-4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ac-1-tert-butyl-1-chloro-1,2,3,4-tetrahydro-1-sila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1-tert-Butyl-1-chloro-1,2,3,4-tetrahydro-1-benzosiline;1-tert-butyl-1-chloro-3,4-dihydro-2H-1-benzosiline
rac-1-tert-butyl-1-chloro-1,2,3,4-tetrahydro-1-sila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919513-44-3
化学式
C13H19ClSi
mdl
——
分子量
238.832
InChiKey
NXOUKAVTEVBRD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1.7±12.0 °C(Predicted)
  • 密度:
    1.0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2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SDS

SDS:86463abd9ece95387c3aeb9aa27dfa11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特权硅立体异构硅烷的制备:经典与动力学拆分
    摘要:
    用三个具有不同空间需求的不同取代基修饰的环状硅立体异构硅烷(Si R)-5是在不对称有机硅化学中非常有用的手性试剂。已经研究了几种大规模制备光学纯形式的方法。这些取决于外消旋硅烷rac - 5的分离度,而外消旋硅烷rac - 5可以通过直接的一锅两步反应顺序以几克的量获得。为此,已经阐述了通过对映体纯仲醇衍生的非对映异构甲硅烷基醚作为拆分剂的经典动力学拆分和新动力学拆分:(1)使用(-)-薄荷醇[(-)- 7]通过实际的分步结晶进行甲硅烷基醚(Si S)-10和(Si R)-10的定量分离,以及(2)使用吡啶醇(S)-16或(吡啶)的非对映选择性铜催化脱氢硅-氧偶合已经设计并评估了能够进行两点结合的R)-16,作为合成具有硅中心手性的硅烷的新型动力学拆分策略。随后的硅-氧键的立体特异性还原裂解使得能够制备(Si R)-5和(Si S)-5对映体过量高达99%ee。
    DOI:
    10.1002/adsc.20060607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特权硅立体异构硅烷的制备:经典与动力学拆分
    摘要:
    用三个具有不同空间需求的不同取代基修饰的环状硅立体异构硅烷(Si R)-5是在不对称有机硅化学中非常有用的手性试剂。已经研究了几种大规模制备光学纯形式的方法。这些取决于外消旋硅烷rac - 5的分离度,而外消旋硅烷rac - 5可以通过直接的一锅两步反应顺序以几克的量获得。为此,已经阐述了通过对映体纯仲醇衍生的非对映异构甲硅烷基醚作为拆分剂的经典动力学拆分和新动力学拆分:(1)使用(-)-薄荷醇[(-)- 7]通过实际的分步结晶进行甲硅烷基醚(Si S)-10和(Si R)-10的定量分离,以及(2)使用吡啶醇(S)-16或(吡啶)的非对映选择性铜催化脱氢硅-氧偶合已经设计并评估了能够进行两点结合的R)-16,作为合成具有硅中心手性的硅烷的新型动力学拆分策略。随后的硅-氧键的立体特异性还原裂解使得能够制备(Si R)-5和(Si S)-5对映体过量高达99%ee。
    DOI:
    10.1002/adsc.2006060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ermolecular Chirality Transfer from Silicon to Carbon:  Interrogation of the Two-Silicon Cycle for Pd-Catalyzed Hydrosilylation by Stereoisotopochemical Crossover
    作者:Sebastian Rendler、Martin Oestreich、Craig P. Butts、Guy C. Lloyd-Jones
    DOI:10.1021/ja067780h
    日期:2007.1.1
    intermolecular chirality transfer from silicon to carbon (98−99% ct) in the palladium-catalyzed hydrosilylation of norbornenes emerges from an investigation involving catalytic crossover experiments with isotopically labeled silicon-stereogenic silanes. A key outcome of these experiments, which are supported by product-distribution modeling, i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hirality transfer arises from thermodynamically
    在钯催化的降冰片烯氢化硅烷化中,从硅到碳的高效分子间手性转移 (98-99% ct) 的“双硅循环”来自一项涉及同位素标记的硅立体硅烷的催化交叉实验的研究。这些实验的一个关键结果得到了产物分布模型的支持,得出的结论是手性转移来自热力学控制的烯烃可逆硅钯化,而不是来自所得 β-甲硅烷基 σ 的不可逆 σ 键复分解过程中的动力学控制-烷基钯与手性硅烷的配合物。
  • Preparation of a Privileged Silicon-Stereogenic Silane: Classicalversus Kinetic Resolution
    作者:Sebastian Rendler、Gertrud Auer、Manfred Keller、Martin Oestreich
    DOI:10.1002/adsc.200606071
    日期:2006.7
    the use of ()-menthol [()-7] allowed for a quantitative separation of silyl ethers (SiS)-10 and (SiR)-10 by practical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2) a diastereoselective copper-catalyzed dehydrogenative silicon-oxygen coupling using pyridyl alcohols (S)-16 or (R)-16 capable of two-point binding has been devised and assessed as a novel kinetic resolution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a silane
    用三个具有不同空间需求的不同取代基修饰的环状硅立体异构硅烷(Si R)-5是在不对称有机硅化学中非常有用的手性试剂。已经研究了几种大规模制备光学纯形式的方法。这些取决于外消旋硅烷rac - 5的分离度,而外消旋硅烷rac - 5可以通过直接的一锅两步反应顺序以几克的量获得。为此,已经阐述了通过对映体纯仲醇衍生的非对映异构甲硅烷基醚作为拆分剂的经典动力学拆分和新动力学拆分:(1)使用(-)-薄荷醇[(-)- 7]通过实际的分步结晶进行甲硅烷基醚(Si S)-10和(Si R)-10的定量分离,以及(2)使用吡啶醇(S)-16或(吡啶)的非对映选择性铜催化脱氢硅-氧偶合已经设计并评估了能够进行两点结合的R)-16,作为合成具有硅中心手性的硅烷的新型动力学拆分策略。随后的硅-氧键的立体特异性还原裂解使得能够制备(Si R)-5和(Si S)-5对映体过量高达99%ee。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 苯基(3-氯丙基)二氯硅烷 苯基(1-哌啶基)甲硫酮 苯乙基三苯基硅烷 苯丙基乙基聚甲基硅氧烷 苯-1,3,5-三基三(三甲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