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naphthalene-1,4-diyl)dibenzaldehyde | 285571-2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naphthalene-1,4-diyl)di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1,4-bis(2-formylphenyl)naphthalene;2-[4-(2-formylphenyl)naphthalen-1-yl]benzaldehyde
2,2'-(naphthalene-1,4-diyl)di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285571-20-2
化学式
C24H16O2
mdl
——
分子量
336.39
InChiKey
PJQPYTKIOSMIG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8 °C(Solv: dichloromethane (75-09-2); hexane (110-54-3))
  • 沸点:
    549.1±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12±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DCM、乙酸乙酯、甲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naphthalene-1,4-diyl)dibenzaldehyde三氟甲磺酸1,3-丙二醇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以43%的产率得到二苯并[a,i]芘
    参考文献:
    名称:
    多环芳烃及其致癌性氧化代谢产物的新合成方法:苯并[s] pic烯,苯并[rst]五苯酮和二苯并[b,def] derivatives的衍生物。
    摘要:
    描述了一种新的合成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在关键步骤中将PAH双硼酸衍生物与邻溴代芳基醛进行双Suzuki偶联,以提供芳基二醛,然后通过(a)转化为二烯烃将其转化为更大的多环芳环系统通过维蒂希反应,然后进行光环化,或(b)用三氟甲磺酸和1,3-丙二醇进行还原环化。这种合成方法可方便地从单个Suzuki偶联中间体访问多达三个不同的多环芳族环系统。它被用来合成苯并[s]吡啶,苯并[r]戊苯,二苯并[b,def]丙烯和13,14-二氢-苯并[g]茚并[2,1-a]芴的取代衍生物,以及苯并[s]]烯,苯并[rst]五苯芬的可能致癌的双二氢二醇代谢物,
    DOI:
    10.1021/jo9918044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多环芳烃及其致癌性氧化代谢产物的新合成方法:苯并[s] pic烯,苯并[rst]五苯酮和二苯并[b,def] derivatives的衍生物。
    摘要:
    描述了一种新的合成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在关键步骤中将PAH双硼酸衍生物与邻溴代芳基醛进行双Suzuki偶联,以提供芳基二醛,然后通过(a)转化为二烯烃将其转化为更大的多环芳环系统通过维蒂希反应,然后进行光环化,或(b)用三氟甲磺酸和1,3-丙二醇进行还原环化。这种合成方法可方便地从单个Suzuki偶联中间体访问多达三个不同的多环芳族环系统。它被用来合成苯并[s]吡啶,苯并[r]戊苯,二苯并[b,def]丙烯和13,14-二氢-苯并[g]茚并[2,1-a]芴的取代衍生物,以及苯并[s]]烯,苯并[rst]五苯芬的可能致癌的双二氢二醇代谢物,
    DOI:
    10.1021/jo99180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rect Intramolecular Arylation of Aldehydes Promoted by Reaction with IPy2BF4/HBF4: Synthesis of Benzocyclic Ketones
    作者:José Barluenga、Mónica Trincado、Eduardo Rubio、José M. González
    DOI:10.1002/anie.200504448
    日期:2006.5.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