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结构发展并充分探索其潜在效用,以可控方式调节 MOF 的结构和性能是非常需要但具有挑战性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设计功能及其位置的策略报告了 Cu(II)-三羧酸盐框架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合乎逻辑地设计和合成了两对在不同位置用甲基和吡啶-N 原子修饰的不对称联芳基三羧酸酯配体,并通过溶剂热法构建了它们相应的基于 Cu(II) 的 MOF。衍射分析表明,功能及其位置的变化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拓扑结构,我们将其归因于甲基施加的空间效应和涉及吡啶-N 原子的螯合效应。此外,气体吸附研究表明,其中三种是乙炔(C2 H 2 ) 纯化,通过改变功能及其位置可定制分离潜力。在 106.7 kPa 和 298 K 下,C 2 H 2吸收能力从 64.1 到 132.4 cm 3 (STP) g –1不等,而 C 2 H 2对其共存组分 CO 2和 CH 4的吸附选择性落在范围分别为 3.28-4.60
为了推动结构发展并充分探索其潜在效用,以可控方式调节 MOF 的结构和性能是非常需要但具有挑战性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设计功能及其位置的策略报告了 Cu(II)-三羧酸盐框架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合乎逻辑地设计和合成了两对在不同位置用甲基和吡啶-N 原子修饰的不对称联芳基三羧酸酯配体,并通过溶剂热法构建了它们相应的基于 Cu(II) 的 MOF。衍射分析表明,功能及其位置的变化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拓扑结构,我们将其归因于甲基施加的空间效应和涉及吡啶-N 原子的螯合效应。此外,气体吸附研究表明,其中三种是乙炔(C2 H 2 ) 纯化,通过改变功能及其位置可定制分离潜力。在 106.7 kPa 和 298 K 下,C 2 H 2吸收能力从 64.1 到 132.4 cm 3 (STP) g –1不等,而 C 2 H 2对其共存组分 CO 2和 CH 4的吸附选择性落在范围分别为 3.2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