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1,1'-biphenyl]-4-ylglycinate | 89218-7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1,1'-biphenyl]-4-ylglycinate
英文别名
Ethyl 2-(4-phenylanilino)acetate
ethyl [1,1'-biphenyl]-4-ylglycinate化学式
CAS
89218-77-9
化学式
C16H17NO2
mdl
MFCD17020060
分子量
255.316
InChiKey
VIPGYAHKYJXPK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4.9±25.0 °C(Predicted)
  • 密度:
    1.12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7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1,1'-biphenyl]-4-ylglycinate盐酸18-冠醚-6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33h, 生成 ethyl 3-(4-phenylphenyl)-2-sulfanylidene-2,3-dihydro-1H-imidazole-4-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C-甲酰化策略从常见的无环前体合成咪唑,恶唑,噻唑和2,5-二羧酸吡嗪二乙酯的取代酯
    摘要:
    报道了一种通过甘氨酸乙酯盐酸盐的C-甲酰化反应合成咪唑,恶唑,噻唑和吡嗪-2,5-二羧酸二乙酯的取代酯的新颖合成途径。该方法简单,稳健,并且可以在一个或两个步骤中从常见的无环前体中很好地获得不同杂环酯的收率,并且适合大规模合成。
    DOI:
    10.1016/j.tetlet.2014.03.039
  • 作为产物:
    描述:
    重氮乙酸乙酯4-氨基联苯 在 N-doped Fe-based carbon material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2.0h, 以85%的产率得到ethyl [1,1'-biphenyl]-4-ylglyc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N-H卡宾插入反应的乙基纤维素衍生的多孔铁@N掺杂碳材料
    摘要:
    已经公开了一种新开发的、简便且可持续的策略,其中锌盐、三聚氰胺和乙基纤维素分别用作成孔剂、氮和碳源,用于合成 Fe/N 共掺杂碳材料。该材料对用于合成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的 N-H 卡宾插入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效率。Fe/FeO x纳米颗粒由于莫特-肖特基效应将电子转移到 N 掺杂的碳上,这有利于铁卡宾中间体的形成。N 掺杂可以提供更多的路易斯碱位,从而促进质子转移过程。Fe/FeO x纳米粒子涂有石墨碳,从而避免了这种材料中铁位的损失和失活。因此,这种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至少四次,而不会显着降低活性。
    DOI:
    10.1016/j.tet.2021.1324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Catalyzed Oxidative Tandem Reactions with TEMPO Oxoammonium Salts: Synthesis of Dihydroquinazolines and Quinolines
    作者:Renate Rohlmann、Tobias Stopka、Heinrich Richter、Olga Garcı́a Mancheño
    DOI:10.1021/jo4007199
    日期:2013.6.21
    formation or C–C bond formation upon homo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with simple olefins, respectively. Cyclization followed by a final oxidation generates these classes of interesting bioactive heterocycles in one synthetic transformation. Additionally, the one-pot multicomponent synthesis of quinolines from anilines, aldehydes, and olefins has also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under these mild oxidative conditions
    已经开发了使用TEMPO氧铵盐作为温和,无毒的氧化剂,由N-烷基苯胺直接催化铁催化的二氢喹唑啉和喹啉的发散性串联氧化反应。Fe(OTf)2是形成二氢喹唑啉的首选路易斯酸催化剂,而FeCl 3则可以更好地合成喹啉。这种发散的方法意味着,对于两种合成,N的α-C(sp 3)–H键的直接氧化功能化-烷基苯胺的出现,分别导致它们与均相缩合或与简单烯烃反应时形成C–N键或形成C–C键。环化后再进行最终氧化,可以在一个合成转化中生成这类有趣的生物活性杂环。此外,在这些温和的氧化条件下,还成功地开发了由苯胺,醛和烯烃单锅多组分合成喹啉的方法。
  • Copper-Catalyzed 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Reaction of N-Arylglycine Esters with Imides or Amides for Synthesis of α-Substituted α-Amino Acid Esters
    作者:Zhi-Qiang Zhu、Zong-Bo Xie、Zhang-Gao Le、Li-Jin Xiao、Dong Guo、Yue Lu
    DOI:10.1055/s-0036-1591586
    日期:2018.7
    highly efficient cross-dehydrogenative-­coupling (CDC) reaction between N-aryl glycine esters and imides or amides by the catalysis of a copper salt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f ­peroxide agents is described. The novel reaction provides a facile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α-substituted α-amino acid esters through C–H/N–H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CDC reaction by using copper
    描述了 N-芳基甘氨酸酯与酰亚胺或酰胺之间通过铜盐催化的简单高效的交叉脱氢偶联 (CDC) 反应,无需过氧化物试剂。该新反应为通过 C-H/N-H 氧化交叉偶联合成 α-取代的 α-氨基酸酯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还提出了使用铜作为催化剂和空气作为末端氧化剂进行CDC反应的可能机制。该合成方法具有收率好、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 Visible-Light-Induced Charge Transfer Enables C<sub>sp3</sub>–H Functionalization of Glycine Derivatives: Access to 1,3-Oxazolidines
    作者:Xiaorong Yang、Yin Zhu、Zhixiang Xie、Ying Li、Yuan Zhang
    DOI:10.1021/acs.orglett.0c00234
    日期:2020.2.21
    visible-light-induced aerobic oxidative [2 + 3]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glycine derivatives and styrene oxides has been disclosed that provide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rapid synthesis of 1,3-oxazolidin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is photoinduced process is enabled by the formation of an electron donor-acceptor complex between glycine derivatives and benzyl iodides.
    已经公开了甘氨酸衍生物和苯乙烯氧化物之间无光氧化还原催化剂的可见光诱导的需氧氧化[2 + 3]环加成反应,该反应为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合成1,3-恶唑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在甘氨酸衍生物和苄基碘之间形成电子供体-受体复合物,可以实现这种光诱导过程。
  • Photoinduced iodine-mediated tandem dehydrogenative Povarov cyclisation/C–H oxygenation reactions
    作者:Eva Schendera、Alexander Villinger、Malte Brasholz
    DOI:10.1039/d0ob01494j
    日期:——
    photoinduced aerobic tandem dehydrogenative Povarov cyclisation/Csp3–H oxygenation reactions between N-aryl glycine esters and α-substituted styrenes, which efficiently lead to 4,4-disubstituted dihydroquinoline-3-on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reactions are mediated by iodine along with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hich allows for the in situ generation of the essential Brønsted acid HI, to catalyse
    我们报告了N-芳基甘氨酸酯和 α-取代苯乙烯之间的无金属光诱导好氧串联脱氢 Povarov 环化/C sp 3 -H 氧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地产生 4,4-二取代二氢喹啉-3-酮。该反应由碘和可见光照射介导,允许原位产生必需的布朗斯台德酸 HI,以催化关键的亚胺 [4+2]-环加成。
  • 一种催化α-氨基酸衍生物进行α-位酰亚胺化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东华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08623514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α‑氨基酸衍生物进行α‑位酰亚胺化的合成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有机溶剂中,N‑芳基甘氨酸酯和酰亚胺化合物进行加热反应制得α‑位酰亚胺化α‑氨基酸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以及HR‑MS等方法表征并得以确认。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对反应底物预先官能团化,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终端氧化剂,直接利用两个反应底物N‑芳基甘氨酸酯和酰亚胺化合物中的碳‑氢键进行脱氢交叉偶联,制备了一种α‑位酰亚胺化α‑氨基酸酯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合成路线简短,原子利用率高并且环境友好。整个合成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原子经济。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制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