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luoro hydrogen sulfite | 7789-2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luoro hydrogen sulfite
英文别名
——
Fluoro hydrogen sulfite化学式
CAS
7789-21-1
化学式
FHO3S
mdl
——
分子量
100.071
InChiKey
VCRIZHNWNQVDF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87.3 °C(lit.)
  • 沸点:
    165.5 °C(lit.)
  • 密度:
    1.726 g/mL at 25 °C(lit.)
  • 蒸气密度:
    3.5 (vs air)
  • 溶解度:
    与H2O反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5.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T,C
  • 安全说明:
    S26,S45
  • 危险类别码:
    R20
  • WGK Germany:
    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777 8/PG 1
  • RTECS号:
    LP0715000
  • 包装等级:
    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标志:
    GHS05,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14,H332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SDS

SDS:aebf7cf94009c328015598daf63c4a9e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氟磺酸

氟磺酸是一种重要的酸性溶剂,其酸性强于高氯酸,是简单酸中最强者。化学式为HSO₃F,分子量100.07,无色发烟液体,熔点-87.3℃,沸点165.5℃,相对密度1.74315。氟磺酸纯品的热稳定性高,在900℃仍稳定;杂质硫使它在沸点时就完全分解。在潮湿空气中产生烟雾,并能溶解硫、铅、汞、锡。溶于硝基苯和水并与水起爆炸性剧烈反应,也溶于碱。室温下不与硫、碳、硒、碲、铅等反应,但能与锡反应生成气体,稍能侵蚀汞。能很快地破坏橡皮、软木、火漆。纯品不腐蚀玻璃,但在加热时强烈地侵蚀硫、铅、锡及汞。与苯及氯仿反应生成氟化氢,与乙醚反应放出大量热并起泡沫生成乙酯。与氯化钠作用得其钠盐。干燥的氟化氢与三氧化硫或浓硫酸作用可制备氟磺酸成品。

用途: 在有机和无机合成中,氟磺酸可用作氟化剂,是烷基取代、酰化、氢氟化、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超酸

超酸通常指酸强度超过100%硫酸的酸或酸性介质。如氟磺酸(HSO₃F)是一种重要的酸性溶剂,其酸性强于任何纯酸,除焦硫酸外;在氟磺酸中加入五氟化锑(SbF₅)或其与三氧化硫混合物,可得到更强的超酸溶剂。超酸具有极强的质子化能力和极高酸度,一般比无机酸强10⁶~10¹⁰倍;若以酸度函数H₀衡量,凡H₀值大于3.5的为超酸。不活泼烷烃在超强酸中可进行聚合、降解和异构化等反应。

生产方法:

  1. 用氟氢化钾与发烟硫酸反应生成氟磺酸。
  2. 用氯磺酸与氟化氢反应生成氟磺酸。

类别: 腐蚀物品

危险特性: 遇空气或加热冒烟放出有毒气体;遇发孔剂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氟化物和磷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发孔剂、碱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砂土、二氧化碳;不可用水

职业标准: TWA 2.5 毫克 / 立方米(氟)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luoro hydrogen sulfite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Brown, John M.; Cook, Stephen J.; Kimber, Stephen J.,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984, vol. 269, # 3, p. C58 - C60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ibich, David C.; Rosenberg, Edward, Organometallics, 1988, vol. 7, # 8, p. 1741 - 1745
    作者:Pribich, David C.、Rosenberg, Edward
    DOI:——
    日期:——
  • Brown, John M.; Cook, Stephen J.; Kimber, Stephen J.,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1984, vol. 269, # 3, p. C58 - C60
    作者:Brown, John M.、Cook, Stephen J.、Kimber, Stephen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