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镱是一种绿色斜方晶体,具有潮解性。其相对密度为2.58,受热至180℃时会失去结晶水变为无水合物。两者均易溶于水或无水乙醇。通过将氧化镱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至300℃可以制得无水氯化镱。
制备方法氯化镱可由Yb₂O₃与四氯化碳,或热盐酸反应制得。其他制备方法包括:
催化丙烯酸酯与呋喃成环反应:以稀土路易斯酸三氯化镱为催化剂,可以顺利催化丙烯酸酯和呋喃的Diels-Alder成环反应。通常情况下,在温和条件下即可获得较好的收率,并可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调整来方便地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增加催化剂用量、延长反应时间或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均有利于产物收率的提高;而降低反应时间和温度,减少催化剂用量则有利于内型产物的生成。
重稀土氯化物三氯化镱在产物收率和立体选择性方面均优于轻稀土氯化物三氯化钐。实验结果表明,三氯化镱的路易斯酸性强于三氯化钐。将反应温度从20℃降至0℃非常有利于内型产物的生成,并且有助于达到较高的立体选择性。
产物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影响产物立体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内型产物受动力学控制,而外型产物则由热力学控制。此外,外型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这说明在该反应中存在从内型向外型的异构化现象。这种特殊的异构化可能与外型产物的较大立体位阻有关。
文献报道,在类似的环戊二烯Diels-Alder反应中也观察到由于环戊二烯亚甲基的存在导致外型产物的立体位阻增大,从而使内型产物增加的情况。将催化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产物中,在-5℃下放置24小时后发现外型产物增多,表明三氯化镱可以催化产物由内型向外型的构型转化。我们推测,三氯化镱通过与羰基上的氧络合,使之易于形成烯醇式结构,从而促进内型向外型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