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methoxy-phenyl)-3c-(5-methyl-[2]thienyl)-acrylonitrile | 81020-6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methoxy-phenyl)-3c-(5-methyl-[2]thienyl)-acrylonitrile
英文别名
(Z)-2-(4-methoxyphenyl)-3-(5-methylthiophen-2-yl)prop-2-enenitrile
2-(4-methoxy-phenyl)-3<i>c</i>-(5-methyl-[2]thienyl)-acrylonitrile化学式
CAS
81020-66-8
化学式
C15H13NOS
mdl
——
分子量
255.34
InChiKey
YQXZONNSUHBYSA-UKTHLTG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61.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methoxy-phenyl)-3c-(5-methyl-[2]thienyl)-acrylonitril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64%的产率得到5-methoxy-2-methylnaphtho[2,1-b]thiophene-8-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功能化菲衍生物的快速实用合成、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摘要:
    通过涉及软条件和极低成本起始材料的短而实用的光化学途径,合成了多种新型功能性菲和类菲衍生物,总收率为 46%∼67%。目标 π- 共轭系统已通过1 H、13 C 和 COSY NMR 以及 FT-IR 光谱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的吸收特性已经在各种溶剂中进行了实验探索,显示出完全在紫外光谱 (λ max = 281−285 nm),同时确定了吸收带形状的微小变化。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蓝移或红移发射,导致量子产率为 0.07 至 0.21。还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以强调对此类物质的不可逆氧化还原活性过程,并评估 HOMO 和 LUMO 能级,这使得电化学带隙 ( E g–el ) 在 2.34 eV 至 2.80 eV 之间。
    DOI:
    10.1016/j.molstruc.2022.13471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uu-Hoi et al.,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50, p. 2130,2134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uu-Hoi et al.,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50, p. 2130,2134
    作者:Buu-Hoi et al.
    DOI:——
    日期:——
  • Expeditious and practical synthesis,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unctionalized phenanthrene derivatives
    作者:Ibtissem Hajji、Khaoula Hamrouni、Amira K. Hajri、Houcine Barhoumi、Faouzi Aloui
    DOI:10.1016/j.molstruc.2022.134713
    日期:2023.3
    and phenanthrene‒like derivativ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46%‒67% overall yields, through a short and practical photochemical pathway involving soft conditions and very low-cost starting materials. The target π‒conjugated system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1H, 13C and COSY NMR and FT−IR spectroscopies.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explored experimentally in various solvents
    通过涉及软条件和极低成本起始材料的短而实用的光化学途径,合成了多种新型功能性菲和类菲衍生物,总收率为 46%∼67%。目标 π- 共轭系统已通过1 H、13 C 和 COSY NMR 以及 FT-IR 光谱进行了表征。这些化合物的吸收特性已经在各种溶剂中进行了实验探索,显示出完全在紫外光谱 (λ max = 281−285 nm),同时确定了吸收带形状的微小变化。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蓝移或红移发射,导致量子产率为 0.07 至 0.21。还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以强调对此类物质的不可逆氧化还原活性过程,并评估 HOMO 和 LUMO 能级,这使得电化学带隙 ( E g–el ) 在 2.34 eV 至 2.80 eV 之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