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 1262794-0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
英文别名
tert-butyl N-[2-[(7-methoxy-2-oxochromene-3-carbonyl)amino]ethyl]carbamate
3-(2-tert-butoxycarbonylaminoethyl)-aminocarbonyl-7-methoxycoumarin化学式
CAS
1262794-00-2
化学式
C18H22N2O6
mdl
——
分子量
362.382
InChiKey
WTGGRPXCDUWZB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10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无间隔的”二马来酰亚胺氟中的猝灭效率显着提高†
    摘要:
    在这个后基因组时代,需要新技术来应对将功能角色分配给大量已确定的推定基因产物的任务。我们基于合成的荧光探针试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标记策略,该试剂仅在与目标肽序列反应后才发出荧光。探针试剂具有荧光核心并带有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因此它们的潜伏荧光通过光致电子转移(PET)到悬挂的马来酰亚胺基团而猝灭,直到这两个基团都进行了特定的硫醇加成反应。荧光猝灭的效率对于该标记方法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并且已被预测与荧光团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分子内距离有关。我们已经通过制备一系列新颖的氟进行了该假设的首次直接检验,这些氟的区别仅在于将香豆素荧光团和二马来酰亚胺片段分开的间隔基部分。在与两个当量的硫醇反应后,观察到分子内距离与荧光增强(FE)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在此观察结果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无间隔”的氟气,其中的丹磺酰基衍生物的FE比率> 300,这是二马来酰亚胺氟气的最大记录。本文观察到的趋
    DOI:
    10.1039/c0ob00455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无间隔的”二马来酰亚胺氟中的猝灭效率显着提高†
    摘要:
    在这个后基因组时代,需要新技术来应对将功能角色分配给大量已确定的推定基因产物的任务。我们基于合成的荧光探针试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标记策略,该试剂仅在与目标肽序列反应后才发出荧光。探针试剂具有荧光核心并带有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因此它们的潜伏荧光通过光致电子转移(PET)到悬挂的马来酰亚胺基团而猝灭,直到这两个基团都进行了特定的硫醇加成反应。荧光猝灭的效率对于该标记方法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并且已被预测与荧光团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分子内距离有关。我们已经通过制备一系列新颖的氟进行了该假设的首次直接检验,这些氟的区别仅在于将香豆素荧光团和二马来酰亚胺片段分开的间隔基部分。在与两个当量的硫醇反应后,观察到分子内距离与荧光增强(FE)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在此观察结果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无间隔”的氟气,其中的丹磺酰基衍生物的FE比率> 300,这是二马来酰亚胺氟气的最大记录。本文观察到的趋
    DOI:
    10.1039/c0ob00455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ramatic increase of quench efficiency in “spacerless” dimaleimide fluorogens
    作者:Karine Caron、Virginie Lachapelle、Jeffrey W. Keillor
    DOI:10.1039/c0ob00455c
    日期:——
    putative gene products. We have developed a minimalist labell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use of synthetic fluorogenic probe reagents that fluoresce only after their reaction with a target peptide sequence. The probe reagents have fluorescent cores and bear two maleimide groups, such that their latent fluorescence is quenched by a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to the pendant maleimide groups, until
    在这个后基因组时代,需要新技术来应对将功能角色分配给大量已确定的推定基因产物的任务。我们基于合成的荧光探针试剂的使用,开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标记策略,该试剂仅在与目标肽序列反应后才发出荧光。探针试剂具有荧光核心并带有两个马来酰亚胺基团,因此它们的潜伏荧光通过光致电子转移(PET)到悬挂的马来酰亚胺基团而猝灭,直到这两个基团都进行了特定的硫醇加成反应。荧光猝灭的效率对于该标记方法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并且已被预测与荧光团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分子内距离有关。我们已经通过制备一系列新颖的氟进行了该假设的首次直接检验,这些氟的区别仅在于将香豆素荧光团和二马来酰亚胺片段分开的间隔基部分。在与两个当量的硫醇反应后,观察到分子内距离与荧光增强(FE)之间存在惊人的相关性。在此观察结果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无间隔”的氟气,其中的丹磺酰基衍生物的FE比率> 300,这是二马来酰亚胺氟气的最大记录。本文观察到的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