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 | 1641-69-6

中文名称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
中文别名
一氧化碳-13C
英文名称
[13C]Carbon monoxide
英文别名
carbon-13 monoxide;[13C]carbon oxide;carbon monoxide;carbon monoxide-13C;Carbon monoxide (13C);(113C)methylidyneoxidanium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化学式
CAS
1641-69-6
化学式
CO
mdl
——
分子量
28.9994
InChiKey
UGFAIRIUMAVXCW-OUBTZV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7 °C(lit.)
  • 密度:
    1.25 g/mL at 25 °C(lit.)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T
  • 安全说明:
    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48/23,R12,R23,R61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016 2.3
  • 储存条件:
    常温、避光、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SDS

SDS:da265029b481a9ef1c4fb2ef11bb983b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一氧化碳-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13C Labeled carbon monoxid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气体 (类别 1)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3)
生殖毒性 (类别 1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吸入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0 极易燃气体
H331 吸入会中毒。
H360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H372 如果长期吸入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0 不要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1 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
事故响应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11 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77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被安全堵住。
P381 如能确保自身安全,消除着火源。
安全储存
P403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 Labeled carbon monoxide
别名
: 13CO
分子式
: 29.0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arbon-13C monoxid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641-69-6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血液病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迅速地扫干净或吸干净。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内含物处于压力下。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Carbon-13C 1641-69-6 PC- 2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monoxid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PC- 3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MAC 2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化学有害因素
MAC 1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基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3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Butoject® (KCL 897 / Z677647,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氯丁二烯
最小的层厚度 0.6 mm
溶剂渗透时间: 30 min
测试过的物质Camapren® (KCL 722 / Z677493,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压缩气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07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191.5 °C 在 1,013 hPa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爆炸上限: 74 %(V)
爆炸下限: 12.5 %(V)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0.97 - (空气= 1.0)
m) 密度/相对密度
1.25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钠/氧化钠, 钾,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吸入 - 大鼠 - 4 h - 4.28 mg/l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已知的人类生殖毒物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吸入 -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血液病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016 国际海运危规: 1016 国际空运危规: 1016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ARBON MONOXIDE, COMPRESSED
国际海运危规: CARBON MONOXIDE, COMPRESSED
国际空运危规: Carbon monoxide, compressed
客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货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2.3 (2.1) 国际海运危规: 2.3 (2.1) 国际空运危规: 2.3 (2.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主要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它对人体的主要毒性在于侵害体内的输氧功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或碳氧肌红蛋白(COMb),从而降低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用途

一氧化碳-13C是带有碳13标记的一氧化碳,广泛应用于制药与合成、实验室专用化学品以及科研领域(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农业、工业、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这种化合物作为乙酸酐的同位素标记物,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它可以用于研究一氧化碳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及其合成或分解过程;在医学实验中,也可用来追踪一氧化碳的作用部位及代谢途径。

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13C与空气混合后有直接燃烧的危险;它是一种化学窒息性物质,吸入过量可能导致致命后果。在环境中暴露于这种气体可能引起恶心、头晕眼花、头痛和虚弱等症状。此外,在遭受灼烧或高温撞击时,气瓶可能会爆炸;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应提供充足的防火措施。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 在 fluorine 作用下, 反应 4.0h, 生成 <13C>Carbonylfluorid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reaction of difluorodioxirane with caesium trifluoromethoxide
    摘要:
    二氟二环氧乙烷与三氟甲氧基铯在 CsF 存在下反应生成 CF3OOC(O)F 和新化合物 CF3O(OCF2O)nOC(O)F(n = 1≡3);13C 标记显示二环氧乙烷在 O-O 键处开环。
    DOI:
    10.1039/a904090k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氧化碳-13C三乙醇胺 、 N,N,N,N-tetraeth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
    参考文献:
    名称:
    Photo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using a Ru(ii)–Re(i) multinuclear metal complex on a p-type semiconducting NiO electrode
    摘要:
    使用一种包含Ru(II)-Re(I)超分子光催化剂和NiO电极的混合物开发了一种用于CO2还原的光阴极。 Ru光敏剂的光激发有选择地产生高法拉第效率的CO。
    DOI:
    10.1039/c5cc02403j
  • 作为试剂:
    描述:
    苯乙烯甲醛-13C 在 chloro(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dimer 、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 作用下, 8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40.0h, 以8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甲醛对乙烯基芳烃进行不对称加氢甲酰化的无障碍协议†
    摘要:
    我们在此报告了一种使用甲醛作为合成气的替代品的乙烯基芳烃的不对称加氢甲酰化的易用方案。区域选择性(支链/线性=高达96/4)和对映选择性(高达95%ee)可归因于使用手性Ph-bpe作为配体。
    DOI:
    10.1039/c5ob00378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d-catalyzed carbonylative access to aroyl phosphonates from (hetero)aryl bromides
    作者:Zhong Lian、Hongfei Yin、Stig D. Friis、Troels Skrydstrup
    DOI:10.1039/c5cc02085a
    日期:——

    This first carbonylative coupling employing a phosphorus-based nucleophile provides easy and safe access to acyl phosphona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这种首次使用磷基亲核试剂的羰基化偶联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提供了对酰基膦酸酯的简便安全访问。
  • <i>Ex Situ</i> Generation of Stoichiometric and Substoichiometric <sup>12</sup>CO and <sup>13</sup>CO and Its Efficient Incorporation in Palladium Catalyzed Aminocarbonylations
    作者:Philippe Hermange、Anders T. Lindhardt、Rolf H. Taaning、Klaus Bjerglund、Daniel Lupp、Troels Skrydstrup
    DOI:10.1021/ja200818w
    日期:2011.4.20
    CO-precursor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olid, stable, and easy to handle source of CO for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The synthesis of this CO-precursor also provided an entry point for the late installment of an isotopically carbon-labeled acid chloride for the subsequent release of gaseous [(13)C]CO. In combination with studies aimed toward application of CO as the limiting reagent, this method provided
    使用简单的密封两室系统实现了异位生成一氧化碳 (CO) 及其在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中的有效结合的新技术。CO 的异位生成是通过钯催化的叔酰氯脱羰使用源自 Pd(dba)(2) 和 P(tBu)(3) 的催化剂产生的。使用新戊酰氯作为 CO 前体的初步研究为仅使用 1.5 当量的 CO 对 2-吡啶基甲苯磺酸酯衍生物进行氨基羰基化提供了另一种方法。 酰氯 CO 前体的进一步设计导致开发了一种新的固体、稳定、并且易于处理用于化学转化的 CO 源。这种 CO 前体的合成也为后期安装同位素碳标记的酰氯以随后释放气态 [(13)C]CO 提供了切入点。结合旨在应用 CO 作为限制剂的研究,该方法提供了高效的钯催化氨基羰基化,CO 结合率高达 96%。异位生成的 CO 和双室系统在几种药物化合物的合成中进行了测试,所有这些化合物都被标记为 [(13)C] 羰基对应物,基于限制 CO 的产率从良好到极好。
  • Synthesis of Acyl Carbamates via Four Component Pd-Catalyzed Carbonylative Coupling of Aryl Halides, Potassium Cyanate, and Alcohols
    作者:Hongfei Yin、Angelina M. de Almeida、Mauro V. de Almeida、Anders T. Lindhardt、Troels Skrydstrup
    DOI:10.1021/acs.orglett.5b00221
    日期:2015.3.6
    base-free four-component Pd-catalyzed carbonylation of aryl halides in the presence of potassium cyanate and alcohols in a two-chamber system. This approach produces a wide range of aryl acyl carbamat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aryl bromides or iodides with near-stoichiometric carbon monoxide. In addition, the method can be extended to the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des thereby
    在两腔室系统中,在氰酸钾和醇的存在下,通过无碱四组分钯催化的芳基卤化物的羰基化,证明了一种简单温和的氨基甲酸氨基酯的组装方法。该方法从相应的具有接近化学计量的一氧化碳的芳基溴化物或碘化物以良好或优异的产率产生了范围广泛的芳基酰基氨基甲酸酯。另外,该方法可以扩展到伯酰胺的合成,从而扩展了氰酸酯作为氨当量的用途。
  • Comparative reactivity of isoelectronic nitrido, methylimido, and oxo complexes of osmium(VI)
    作者:Robert W. Marshman、Patricia A. Shapley
    DOI:10.1021/ja00179a022
    日期:1990.11
    The structures,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action chemistry of isoelectronic alkyl complexes of osmium (VI) are compared. The three, five-coordinate alkyl complexes [NBu 4 n ] [Os(N)(CH 2 SiMe 3 ) 4 ], Os(NMe)(CH 2 SiMe 3 ) 4 , and Os(O)(CH 2 SiMe 3 ) 4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NMR, IR,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All have a square-pyramidal
    比较了锇 (VI) 等电子烷基配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反应化学。三、五配位烷基配合物[NBu 4 n ] [Os(N)(CH 2 SiMe 3 ) 4 ]、Os(NMe)(CH 2 SiMe 3 ) 4 和Os(O)(CH 2 SiMe 3 ) 4 已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技术表征。在固态时都具有方形锥体结构,亚胺和氧代配合物对三角形双锥体有轻微的变形
  • The Reversible Insertion Reaction of Carbon Dioxide with the W(CO)<sub>5</sub>OH<sup>-</sup> Anion.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sulting Bicarbonate Complex [PPN][W(CO)<sub>5</sub>O<sub>2</sub>COH]
    作者:Donald J. Darensbourg、Monica L. Meckfessel Jones、Joseph H. Reibenspies
    DOI:10.1021/ic9516525
    日期:1996.1.1
    [Et(4)N][W(CO)(5)OH] (1) and [PPN][W(CO)(5)O(2)COH] (2)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 NMR and IR spectroscopies, and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2 has been determined. Complex 2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P&onemacr;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 = 12.208(2) Å, b = 13.497(2) Å, c = 13.681(2) Å, alpha = 101.06(2) degrees, beta = 114.76(1) degrees, gamma = 98
    [Et(4)N] [W(CO)(5)OH](1)和[PPN] [W(CO)(5)O(2)COH](2)的合成和表征为(1) H和(13)C NMR和IR光谱,并且已经确定了2的X射线晶体结构。配合物2在三斜空间群P&onemacr;中结晶。单位像元参数为a = 12.208(2)Å,b = 13.497(2)Å,c = 13.681(2)Å,alpha = 101.06(2)度,beta = 114.76(1)度,gamma = 98.45(2) V = 1942.6(5)Å(3),Z =2。复合物2的阴离子结构由与五个羰基配体结合的中心W(0)组成,并且金属周围的配位由a单齿结合的碳酸氢根配体位于距金属中心2.19(1)Å的位置。在固态下,两个阴离子通过晶胞中的碳酸氢盐配体彼此氢键连接。复合物1插入CO(2),COS,或CS(2)快速提供相应的碳酸氢根或硫代碳酸根络合物。配合物1的羧化速率常数的下限已确定为在-7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