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utyl-thiocarbamic acid; compound with butylamine | 64573-6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tyl-thiocarbamic acid; compound with butylamine
英文别名
butylammonium N-butylcarbamothioate;butylazanium;N-butylcarbamothioate
Butyl-thiocarbamic acid; compound with butylamine化学式
CAS
64573-66-6
化学式
C4H11N*C5H11NOS
mdl
——
分子量
206.352
InChiKey
MDMXKZNKGFWIT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56.1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utyl-thiocarbamic acid; compound with butylamine氧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0h, 以1.58 g的产率得到N,N-二正丁基尿素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温和条件下从伯胺、一氧化碳、硫和氧气中合成尿素衍生物
    摘要:
    在温和条件下开发了一种新的、简便的尿素衍生物合成方法,与需要剧毒试剂(光气)或苛刻反应条件的常规制备方法形成对比。在我们的反应体系中,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在一氧化碳(1 atm)和 20 °C 下强烈加速伯胺与硫的羰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硫代氨基甲酸盐。这些盐在类似温和的条件下很容易被分子氧氧化,以良好至极好的产率提供脲衍生物。这种尿素合成也可以应用于在 N,N-二甲基甲酰胺中使用 1,8-二氮杂双环[5.4.0]undec-7-ene 合成芳族脲的新方法。
    DOI:
    10.1055/s-2006-942491
  • 作为产物:
    描述:
    butylazanium;N-butylcarbamoselenoate 在 sulfur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Butyl-thiocarbamic acid; compound with but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硒催化剂的存在下,由胺,一氧化碳,元素硫和烷基卤化物新型合成S-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
    摘要:
    硒化羰基化物在低温下容易与元素硫反应,以高收率形成羰基硫化物,硒代氨基甲酸盐的铵盐与元素硫的反应可立即转化为硫代氨基甲酸盐。除了这些重要发现以外,基于硒对胺与一氧化碳羰基化的高催化活性,还开发了一种方便的新方法,用于合成S-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方法是将胺与一氧化碳和元素硫进行羰基化。在温和条件下存在硒催化剂,然后将硫代氨基甲酸酯的铵盐与烷基卤化物烷基化。
    DOI:
    10.1016/s0040-4020(01)8563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eller-Litz, Walter, Zeitschrift fur Chemie, 1980, vol. 20, # 9, p. 344 - 345
    作者:Mueller-Litz, Walter
    DOI:——
    日期:——
  • Mueller-Litz, Walter, Zeitschrift fur Chemie, 1980, vol. 20, # 10, p. 381 - 382
    作者:Mueller-Litz, Walter
    DOI:——
    日期:——
  • Sonoda, Noboru; Mizuno, Takumi; Murakami, Sinkichi, Angewandte Chemie, 1989, vol. 101, # 5, p. 476 - 477
    作者:Sonoda, Noboru、Mizuno, Takumi、Murakami, Sinkichi、Kondo, Kiyoshi、Ogawa, Akiya、at al.
    DOI:——
    日期:——
  • Mueller-Litz,W.; Thomzik,D.,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77, vol. 319, p. 677 - 681
    作者:Mueller-Litz,W.、Thomzik,D.
    DOI:——
    日期:——
  • Manov-Yuvenskii, V. I.; Kuznetsov, S. L., Russian Journal of Applied Chemistry, 1993, vol. 66, # 6.2, p. 1063 - 1069
    作者:Manov-Yuvenskii, V. I.、Kuznetsov, S. 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