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氨基马来酰亚胺 | 37770-94-8

中文名称
N-氨基马来酰亚胺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aminomaleimide
英文别名
N-Aminomaleimid;1-Amino-1H-pyrrole-2,5-dione;1-aminopyrrole-2,5-dione
N-氨基马来酰亚胺化学式
CAS
37770-94-8
化学式
C4H4N2O2
mdl
——
分子量
112.088
InChiKey
IKUYBNVFDFWOR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0 °C
  • 沸点:
    248.0±23.0 °C(Predicted)
  • 密度:
    1.52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3.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5190090

SDS

SDS:281d3409f31ad3018e89588d1d48a254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氨基马来酰亚胺苄叉丙酮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67%的产率得到1-(((E)-4-phenylbut-3-en-2-ylidene)amino)-1H-pyrrole-2,5-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天然产物的农药发现:N-氨基-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天然产物是农药发现的重要来源。以牧野林德兰(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中林林德酮(linderone)和甲基林德酮(methyllinderone)的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腙基的N-氨基马来酰亚胺衍生物。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化合物 2 和 3 在 0.25 µg·mL-1 时对蚊子(淡色库蚊)有 60% 的抑制作用。此外,抗真菌试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 14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比林萘酮和甲基林德酮好得多,一些化合物在 50 µg·mL-1 时比商业杀菌剂(多菌灵和百菌清)表现出更好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2表现出广谱杀菌活性(> 对 11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为 50%,化合物 12 和 14 在浓度为 12.5 µg·mL-1 时对谷物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 60.6% 和 47.9%。此外,合成了化合物 17,该化合物在马来酰亚胺上缺乏
    DOI:
    10.3390/molecules2307152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紫外线诱导马来酰肼的光异构化
    摘要:
    摘要 使用实验性基质分离技术以及量子化学的 DFT 和 QCISD 方法研究了马来酰肼 (3-羟基哒嗪-6-one) 的单体。理论上预测氧代羟基互变异构体是该化合物最稳定的形式。二羟基和二氧代形式的能量经计算(在 QCISD 水平)高出 20 kJ mol -1 以上。只有氧代羟基形式从气相中捕获到低温 Ar 基质中。基质分离的马来酰肼的紫外线照射诱导了两个异构化过程:(i) 氢原子转移将氧代羟基形式转化为二羟基互变异构体(λ > 234 nm 和 λ > 200 nm);(ii) 转化为 N-氨基马来酰亚胺 (λ > 200 nm)。
    DOI:
    10.1016/j.molstruc.2011.11.0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tural Product-Based Pesticide Discovery: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Studies of N-Amino-Maleimide Derivatives
    作者:Xiangmin Song、Chunjuan Liu、Peiqi Chen、Hao Zhang、Ranfeng Sun
    DOI:10.3390/molecules23071521
    日期:——
    antifungal activities against fourteen phytopathogenic fungi than linderone and methyllinderone and some compounds exhibited better antifungal activities than commercial fungicides (carbendazim and chlorothalonil) at 50 µg·mL−1. In particular, compound 12 exhibited broad-spectrum fungicidal activity (>50%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11 phytopathogenic fungi) and compounds 12 and 14 displayed 60.6% and
    天然产物是农药发现的重要来源。以牧野林德兰(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中林林德酮(linderone)和甲基林德酮(methyllinderone)的结构为基础,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腙基的N-氨基马来酰亚胺衍生物。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化合物 2 和 3 在 0.25 µg·mL-1 时对蚊子(淡色库蚊)有 60% 的抑制作用。此外,抗真菌试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 14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真菌活性比林萘酮和甲基林德酮好得多,一些化合物在 50 µg·mL-1 时比商业杀菌剂(多菌灵和百菌清)表现出更好的抗真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2表现出广谱杀菌活性(> 对 11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为 50%,化合物 12 和 14 在浓度为 12.5 µg·mL-1 时对谷物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 60.6% 和 47.9%。此外,合成了化合物 17,该化合物在马来酰亚胺上缺乏
  • UV-induced photoisomerization of maleic hydrazide
    作者:Igor Reva、Bruno J.A.N. Almeida、Leszek Lapinski、Rui Fausto
    DOI:10.1016/j.molstruc.2011.11.051
    日期:2012.10
    Abstract Monomers of maleic hydrazide (3-hydroxypyridazin-6-on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matrix-isolation technique as well as DFT and QCISD methods of quantum chemistry. The oxo-hydroxy tautomer was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to be the most stable form of the compound. The energies of the dihydroxy and dioxo form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QCISD level) to be higher by more than 20 kJ mol −1
    摘要 使用实验性基质分离技术以及量子化学的 DFT 和 QCISD 方法研究了马来酰肼 (3-羟基哒嗪-6-one) 的单体。理论上预测氧代羟基互变异构体是该化合物最稳定的形式。二羟基和二氧代形式的能量经计算(在 QCISD 水平)高出 20 kJ mol -1 以上。只有氧代羟基形式从气相中捕获到低温 Ar 基质中。基质分离的马来酰肼的紫外线照射诱导了两个异构化过程:(i) 氢原子转移将氧代羟基形式转化为二羟基互变异构体(λ > 234 nm 和 λ > 200 nm);(ii) 转化为 N-氨基马来酰亚胺 (λ > 200 nm)。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2''R)-(-)-2,2''-联吡咯烷 麦角甾-7,22-二烯-3-基亚油酸酯 马来酰亚胺霉素 马来酰亚胺基甲基-3-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酯 马来酰亚胺丙酰基-dPEG4-NHS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6-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24-丙酸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12-丙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六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二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三(乙烯乙二醇)-丙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丙烯酸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PEG3-羟基 马来酰亚胺-PEG2-胺三氟醋酸盐 马来酰亚胺-PEG2-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 频哪醇硼酸酯 顺式4-甲基吡咯烷酮-3-醇盐酸盐 顺式3,4-二氨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二甲基 1-苄基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N-[2-(2,6-二甲基-1-哌啶基)乙基]-2-氧代-4-苯基-1-吡咯烷乙酰胺 顺式-N-Boc-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5-苄基-2-叔丁氧羰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4-氧代-六氢-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2-甲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2,5-二甲基吡咯烷 顺式-1-苄基-3,4-吡咯烷二甲酸二乙酯 顺式-(9CI)-3,4-二乙烯-1-(三氟乙酰基)-吡咯烷 顺-八氢环戊[c]吡咯-5-酮盐酸盐 非星匹宁 阿维巴坦中间体1 阿曲生坦中间体 阿曲生坦 间甲氧基苯乙腈 铂(2+)羟基乙酸酯-吡咯烷-3-胺(1:1:1) 钾2-氧代吡咯烷-1-磺酸酯 钠1-[(9E)-9-十八碳烯酰基氧基]-2,5-二氧代-3-吡咯烷磺酸酯 金刚烷-1-基(吡咯烷-1-基)甲酮 酸-1-吡咯烷-1,4-氨基-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酯,(2S,4R)- 酚丙氢吡咯 试剂3-Mercaptopropanyl-N-hydroxysuccinimideester 西他利酮 血红素酸 螺虫乙酯残留代谢物Mono-Hydroxy 萘吡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