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一些证据表明有限的新陈代谢(尽管没有确定代谢物)。
来源:DrugBank
代谢
阿托喹酮在人体内不被显著代谢。它通过胆汁排泄,药物中有超过94%以原形在粪便中回收;尿液中仅出现微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阿托喹酮是一种抗原虫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能抵抗代谢失活。以前未涉及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研究没有解释剂量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一项涉及四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放射性标记研究中,检查了阿托喹酮在人体内可能的代谢情况。放射性物质几乎完全通过粪便排出。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所有放射性均可归因于阿托喹酮,没有代谢物的证据。放射性标记的阿托喹酮在手术后给一名带有内置胆管管的病人服用。胆汁中的放射性活性大约是血浆中的10到40倍,并且可以归因于阿托喹酮。阿托喹酮在人体内不显著代谢,但会逆着高浓度梯度进入胆汁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阿托伐醌在一小部分患者中(1%至6%)与血清转氨酶升高有关。也有罕见报道指出阿托伐醌会导致临床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在一篇已发表的病例报告中(病例1),在开始治疗(以及停药几天后)25天后出现了损伤。血清酶升高的模式是胆汁淤积型。免疫过敏表现(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不显著,自身抗体也不存在。停药后2个月内肝损伤得到解决。因为使用了丙胍和阿托伐醌的联合用药,所以两种药物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是损伤的原因。阿托伐醌还与罕见情况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有关,这通常伴有轻度肝损伤或肝酶升高。
来源:LiverTox
毒理性
阿托喹酮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毒理性
DILI标注:模糊的DILI关注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毒理性
严重程度等级:8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毒理性
标签部分:警告和预防措施
来源: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ank (DILIrank) Dataset
吸收、分配和排泄
阿托喹的 生物利用度 低且多变,高度依赖于配方和饮食。与食物一起服用时,悬浮液的生物利用度增加两倍。与食物一起服用时,生物利用度大约为47%。不与食物一起服用时,生物利用度为23%。
来源:DrugBank
吸收、分配和排泄
阿托喹酮的半衰期较长,这是由于假定的肠肝循环和最终的粪便排泄。阿托喹酮在尿液中的排泄很少或没有(小于0.6%)。
来源:DrugBank
吸收、分配和排泄
10.4 ± 5.5 毫升/分钟 [接受静脉注射的HIV感染患者]
来源:DrugBank
吸收、分配和排泄
单次口服给药后,药物吸收缓慢、不稳定且变化无常;脂肪食物可使其增加2到3倍;750毫克以上剂量受限。超过99%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不到血浆中浓度的1%。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