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6'-bis(2-iodo-3,4,5-trimethoxybenzyl 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 | 665004-2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6'-bis(2-iodo-3,4,5-trimethoxybenzyl 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2-Iodo-3,4,5-trimethoxyphenyl)methyl 6-[6-[(2-iodo-3,4,5-trimethoxyphenyl)methoxycarbonyl]-1,3-benzodioxol-5-yl]-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
6,6'-bis(2-iodo-3,4,5-trimethoxybenzyl 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665004-29-5
化学式
C36H32I2O14
mdl
——
分子量
942.451
InChiKey
QVVWFXDIJPOTB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
  • 重原子数:
    52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14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苯甲酸苄酯与苯甲酸苯酯衍生物的分子内联芳基偶联反应及其在(-)-steganone形式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描述了通过分子内联芳基偶合反应构建硬脂烷和相关化合物的联芳基部分。不希望的产物通过苄基苯甲酸酯(的分子内偶合反应得到8,13,和14,因为它们的空间和静电性质),并且只有苯基苯甲酸酯(的26B和26C,得到所需的二芳基内酯以良好产率)。使用对映选择性内酯开放反应,然后四步转化为已知化合物,已经实现了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形式合成。
    DOI:
    10.1016/j.tet.2006.10.059
  • 作为产物:
    描述:
    2-iodo-3,4,5-trimethoxybenzyl 6-iodo-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52%的产率得到6,6'-bis(2-iodo-3,4,5-trimethoxybenzyl 1,3-benzodioxole-5-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甲酸苄酯与苯甲酸苯酯衍生物的分子内联芳基偶联反应及其在(-)-steganone形式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描述了通过分子内联芳基偶合反应构建硬脂烷和相关化合物的联芳基部分。不希望的产物通过苄基苯甲酸酯(的分子内偶合反应得到8,13,和14,因为它们的空间和静电性质),并且只有苯基苯甲酸酯(的26B和26C,得到所需的二芳基内酯以良好产率)。使用对映选择性内酯开放反应,然后四步转化为已知化合物,已经实现了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形式合成。
    DOI:
    10.1016/j.tet.2006.10.05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Attempt for Biaryl Coupling Reaction of Benzyl Benzoate Derivatives under Ullmann Conditions
    作者:Hitoshi Abe、Shigemitsu Takeda、Yasuo Takeuchi、Takashi Harayama
    DOI:10.3987/com-03-s13
    日期:——
    The biaryl coupling reaction of benzyl benzoate derivatives (3) and (4) was examined with copper(0) reagent. A dimerized product (9) was mainly obtained whereas the desired intramolecularly coupled product (11) was not detected when 3 was employed as the substrat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action of 4 afforded a small amount of the desired lactone (14) although the main product was the dimerized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