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ethyl-3-hydroxy-2,2-dimethyl-3-(4-phenylaminophenyl)propionamide | 1391048-5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ethyl-3-hydroxy-2,2-dimethyl-3-(4-phenylaminophenyl)propionamide
英文别名
——
N-ethyl-3-hydroxy-2,2-dimethyl-3-(4-phenylaminophenyl)propionamide化学式
CAS
1391048-56-8
化学式
C19H24N2O2
mdl
——
分子量
312.412
InChiKey
BZHICJGCLIZMM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3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61.36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咪唑N-ethyl-3-hydroxy-2,2-dimethyl-3-(4-phenylaminophenyl)propionamideN,N'-羰基二咪唑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38%的产率得到N-ethyl-3-(1H-imidazol-1-yl)-2,2-dimethyl-3-(4-(phenylamino)phenyl)prop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3-(1 H-咪唑-和三唑-1-基)-2,2-二甲基-3-(4-(苯氨基)苯基)丙基支架的新型视黄酸4-羟化酶(CYP26)抑制剂
    摘要:
    维甲酸(RA)是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在医学上用于治疗过度增生性疾病,包括皮肤病和癌症。RA的抗增殖作用以及毒性和对RA治疗产生抗药性的局限性已得到充分证明。RA代谢抑制剂(RAMBAs或CYP26抑制剂)作为在过度增殖性疾病中增强内源性视黄酸水平的替代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3-(1 H描述了在MCF-7 CYP26A1微粒体测定中的-咪唑-和三唑-1-基)-2,2-二甲基-3-(4-(苯基氨基)苯基)丙基衍生物。最有前途的抑制剂2,2-二甲基-3-(4-(苯基氨基)苯基)-3-(1 H -1,2,4-三唑-1-基)丙酸酯(6)的IC 50为13 nM(与标准Liarozole IC 50 540 nM和R116010 IC 50 10 nM相比),并使用一组CYP进一步评估CYP选择性,发现CYP26的选择性> 100倍,而观察到的CYP1A2、2C9和2D6则为15倍与C
    DOI:
    10.1016/j.bmc.2012.05.07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3-(1 H-咪唑-和三唑-1-基)-2,2-二甲基-3-(4-(苯氨基)苯基)丙基支架的新型视黄酸4-羟化酶(CYP26)抑制剂
    摘要:
    维甲酸(RA)是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代谢物,在医学上用于治疗过度增生性疾病,包括皮肤病和癌症。RA的抗增殖作用以及毒性和对RA治疗产生抗药性的局限性已得到充分证明。RA代谢抑制剂(RAMBAs或CYP26抑制剂)作为在过度增殖性疾病中增强内源性视黄酸水平的替代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3-(1 H描述了在MCF-7 CYP26A1微粒体测定中的-咪唑-和三唑-1-基)-2,2-二甲基-3-(4-(苯基氨基)苯基)丙基衍生物。最有前途的抑制剂2,2-二甲基-3-(4-(苯基氨基)苯基)-3-(1 H -1,2,4-三唑-1-基)丙酸酯(6)的IC 50为13 nM(与标准Liarozole IC 50 540 nM和R116010 IC 50 10 nM相比),并使用一组CYP进一步评估CYP选择性,发现CYP26的选择性> 100倍,而观察到的CYP1A2、2C9和2D6则为15倍与C
    DOI:
    10.1016/j.bmc.2012.05.0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