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alix[4]pyrrole | 1116463-4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alix[4]pyrrole
英文别名
heptamethyl monocarboxyporphyrinogen;meso-carboxycalix[4]pyrrole;calix[4]pyrrolecarboxylic acid;5,10,10,15,15,20,20-Heptamethyl-21,22,23,24-tetrahydroporphyrin-5-carboxylic acid
calix[4]pyrrole化学式
CAS
1116463-43-4
化学式
C28H34N4O2
mdl
——
分子量
458.604
InChiKey
MALWYGZWLSEJJ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9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溴-1-十一醇calix[4]pyrrole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1.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离子识别控制的受体修饰金纳米粒子的可逆组装和拆卸
    摘要:
    随机分散的胶体颗粒的受控组装可以提供具有先进光学和电子特性的材料的访问,同时提供对自然界和纳米技术中自组装过程的基本了解。通常,通过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光刻技术和共价连接的分子支架来制备自组装纳米颗粒。这导致无法轻易分解的静态形态。另一方面,能够以受控方式组装或拆卸的系统可能会导致对纳米颗粒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所得结构的形态和基本特性的合理控制。如果聚集的变化是由特定的外部化学刺激引起的,它也可能允许开发新的化学传感器。在这里,我们证明了通过调节表面结合的杯[4]吡咯和添加的双咪唑阳离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可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组装和拆卸。我们还演示了这些纳米粒子在阴离子的选择性感测中的使用。
    DOI:
    10.1002/chem.20140442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imidazolium-functionalized self-assembling calix[4]pyrrole
    作者:Abdullah Aydogan、Jonathan L. Sessler
    DOI:10.1039/c4cc06641c
    日期:——

    An imidazolium-functionalized calixpyrrole undergoes self-assembly to produce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wherein both the anion and the cation are bound to calixpyrrole core.

    一种咪唑基功能化的卡利克斯吡咯通过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其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与卡利克斯吡咯核心结合。
  • Molecular Cursor Caliper: A Fluorescent Sensor for Dicarboxylate Dianions
    作者:Wei Chen、Chenxing Guo、Qing He、Xiaodong Chi、Vincent M. Lynch、Zhiyun Zhang、Jianhua Su、He Tian、Jonathan L. Sessler
    DOI:10.1021/jacs.9b07170
    日期:2019.9.18
    revealed that treating DPAC-bisC4P with dicarboxylate guests capable of forming pseudo-macrocyclic host-guest complexes via multiple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carboxylates and calix[4]pyrrole moieties, led to a blue-shift in the emission of the phenazine core. The binding-based fluorescence tuning features of DPAC-bisC4P allows the underlying binding events and inferred structural changes
    我们在此报告了使用单个荧光探针(即双杯 [4] 吡咯附加的 9)在乙腈中具有不同长度和形状的芳香族和线性饱和二羧酸根阴离子 (DC2-)(作为它们的四丁基铵盐)的荧光传感,14-二苯基-9,14-二氢二苯并[a,c]吩嗪 (DPAC-bisC4P) 结合了振动诱导发射 (VIE) 吩嗪核。荧光滴定研究表明,用二羧酸盐客体处理 DPAC-bisC4P 能够通过二羧酸盐和杯 [4] 吡咯部分之间的多个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假大环主客体复合物,导致吩嗪发射蓝移核。DPAC-bisC4P 基于结合的荧光调谐功能允许以不同色度输出的形式监测潜在的结合事件和推断的结构变化。分析物引起的对 DC2- 荧光响应的差异涵盖色度图中的广泛范围,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可视化。因此,本系统用作基本的二羧酸根阴离子传感器。它突出了将可调 VIE 核心与非共价结合相互作用相结合的潜在好处,从而为开发新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奠定了基
  • Poly(methyl methacrylate)s with Pendant Calixpyrroles and Crown Ethers: Polymeric Extractants for Potassium Halides
    作者:Abdullah Aydogan、Daniel J. Coady、Sung Kuk Kim、Ahmet Akar、Christopher W. Bielawski、Manuel Marquez、Jonathan L. Sessler
    DOI:10.1002/anie.200803970
    日期:2008.1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