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ladium ion-mediated C–O activation at the C2 carbon of the benzopyrone moiety of 3-formylchromone-4(N)-substituted thiosemicarbazone (HL1–4) has been observed in square-planar palladium(II) complexes. All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IR, electronic, 1H-NMR, 13C-NMR and ESI mass spectroscopy. Further,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3 was confirm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which
在方形平面
钯 ( II ) 配合物中观察到
钯离子介导的 C-O 活化在 3-甲酰基
色酮-4( N )-取代的缩
氨基
硫脲 ( HL 1-4 )的苯并
吡喃酮部分的 C2 碳上。所有配合物均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1 H-NMR、13 C-NMR 和 ESI 质谱进行表征。此外,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了配合物3的结构,这揭示了使用
硫醇
硫和
吡唑氮 N(1) 原子的
配体与
钯 ( II ) 离子的一价双齿配位。复合物的结合能力 ( 1–4) 与小牛胸腺 (CT-DNA) 和
牛血清白蛋白 (
BSA) 通过 UV-Vis 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此外,该复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外部试剂的情况下切割超螺旋 DNA pB
R322。对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它们表现出显着的活性。针对 MCF-7、A549、NCI-H460、L132
细胞系研究了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性质,并证明了对癌细胞的显着生长抑制。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