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2-(4-methoxyanilino)-4-oxothiophene-3-carboxylate
ethyl 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5NO4S
mdl
MFCD02108492
分子量
293.343
InChiKey
AQWLACADOYLJN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64.6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吡咯甲醛ethyl 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哌啶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9%的产率得到ethyl 5-((1H-pyrrol-2-yl)methylene)-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RNase L 结合 2-氨基噻吩作为抗癌剂的合成与评价
    摘要:
    氨基噻吩是一种作为化学探针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小分子中的支架。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 43 种共享 2-氨基噻吩酮-3-羧酸盐 (ATPC) 支架的化合物,该支架已知可激活核糖核酸酶 L (RNase L),并且选定的 ATPC 在结合后显示出增强的 RNase L 的热稳定性。对人类癌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的筛选表明,化合物4l和50代表的 ATPCs 对人类癌细胞系显示出有效的个位数微摩尔抗增殖活性。化合物4l和50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通过切割的 PARP 和流式细胞术测量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并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结合这项工作中报告的结果,ATPCs 被评估为由 RNase L 结合和细胞凋亡诱导介导的潜在抗癌剂。该工作有助于研究含氨基噻吩的小分子的多药理特性。
    DOI:
    10.1016/j.bmc.2022.116653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氯乙酰乙酸乙酯4-甲氧基苯基 异硫氰酸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46%的产率得到ethyl 2-((4-methoxyphenyl)amino)-4-oxo-4,5-dihydrothiophen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RNase L 结合 2-氨基噻吩作为抗癌剂的合成与评价
    摘要:
    氨基噻吩是一种作为化学探针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小分子中的支架。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 43 种共享 2-氨基噻吩酮-3-羧酸盐 (ATPC) 支架的化合物,该支架已知可激活核糖核酸酶 L (RNase L),并且选定的 ATPC 在结合后显示出增强的 RNase L 的热稳定性。对人类癌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的筛选表明,化合物4l和50代表的 ATPCs 对人类癌细胞系显示出有效的个位数微摩尔抗增殖活性。化合物4l和50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通过切割的 PARP 和流式细胞术测量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并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结合这项工作中报告的结果,ATPCs 被评估为由 RNase L 结合和细胞凋亡诱导介导的潜在抗癌剂。该工作有助于研究含氨基噻吩的小分子的多药理特性。
    DOI:
    10.1016/j.bmc.2022.1166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tion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2-((pyrrol-2-yl)methylene)thiophen-4-ones as RNase L inhibitors
    作者:Jimin Hwang、Neele Haacke、Lydia Borgelt、Xiaqiu Qiu、Raphael Gasper、Peng Wu
    DOI:10.1016/j.ejmech.2023.115439
    日期:2023.8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trategy of RNase L targeting by using a structure-based rational design approach and evaluated the RNase L-binding and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 yielded 2-((pyrrol-2-yl)methylene)thiophen-4-ones, which exhibited improved inhibitory effect as determined by in vitro FRET and gel-based RNA cleavage assay. A further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udy yielded selected thiophenones
    核糖核酸酶 L (RNase L) 通过降解 RNA 以防止病毒复制,在干扰素诱导的先天免疫的抗病毒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调节 RNase L 活性可介导先天免疫反应和炎症。尽管已经报道了一些基于小分子的 RNase L 调节剂,但仅对有限的分子进行了机械研究。本研究通过使用基于结构的合理设计方法探索了 RNase L 靶向策略,并评估了产生的 2-((pyrrol-2-yl)methylene)thiophen-4-ones 的 RNase L 结合和抑制活性,其中表现出改善的抑制作用,如体外测定FRET 和基于凝胶的 RNA 裂解测定。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研究产生了选定的噻吩酮,其抑制活性比舒尼替尼强 30 倍以上,舒尼替尼是已获批准的激酶抑制剂,据报道具有 RNase L 抑制活性。通过使用对接分析来分析所得噻吩酮与 RNase L 的结合模式。此外,获得的 2-((pyrro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