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 1439383-6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5-(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5-yl)-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5-(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5-yl)-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1439383-61-5
化学式
C28H22N4
mdl
——
分子量
414.509
InChiKey
UOPIITVZNAGZQ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5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inc perchlorate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96%的产率得到[Zn(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ClO4)2
    参考文献:
    名称:
    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配体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
    摘要:
    摘要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DOI:
    10.1055/s-0032-1316858
  • 作为产物:
    描述:
    5-bromo-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联硼酸频那醇酯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8%的产率得到5,5′-bis(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配体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
    摘要:
    摘要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DOI:
    10.1055/s-0032-13168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ent 1,10-Phenanthroline Ligands within Octahedral Complexes Constructed around a TiO<sub>4</sub>N<sub>2</sub> Core
    作者:Matthieu Scarpi-Luttenauer、Loris Geminiani、Pauline Lebrun、Nathalie Kyritsakas、Alain Chaumont、Marc Henry、Pierre Mobian
    DOI:10.1021/acs.inorgchem.0c00915
    日期:2020.9.8
    diimine systems has been quantified through measurement of a torsion angle (α) and a dihedral angle (β) defined by two planes within the aromatic diimine molecule (π1 and π2), permitting one to evaluate the twisting and bending of a coordinated nitrogen ligand, respectively. Next, the scop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extended to the synthesis of a dimeric architecture, [Ti2(1)4(3)], where 3 is the 5,5′-bis(neocuproine)
    详细介绍了围绕带有新cuproine衍生物的TiO 4 N 2核构建的单体八面体配合物的合成。这些体系结构遵循[Ti(1)2(NN)]通式,其中1是6,6'-联苯-2,2'-联苯酚基配体,而NN是1,10-菲咯啉衍生物。单晶分析表明,这些结构中基于新环丙氨酸的配体采用非平面几何形状。这些芳族二亚胺系统的失真已经通过由芳族二亚胺分子中的两个平面(限定的扭转角(α)和的二面角(β)的测量定量π 1和π 2),可以分别评估配位氮配体的扭曲和弯曲。接下来,本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二聚体结构的合成[Ti 2(1)4(3)],其中3是5,5'-双(新古铜碱)配体。再次,在这种复合物的结晶状态下表征了新cuproine片段的强烈变形。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可见性质通过依赖于时间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来解释。已经确定了这些物质的溶液行为以及良好的水解稳定性。
  • Synthesis of Metallo-Supramolecular Polymers Using 5,5′-Linked Bis(1,10-Phenanthroline) Ligands
    作者:Masayoshi Higuchi、Md. Hossain
    DOI:10.1055/s-0032-1316858
    日期:——
    Abstract 5,5′-Linked bis(1,10-phenanthroline)s were synthesized as new bidentate ligands by a palladium-catalyzed Suzuki-typ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Coordination of the ligands to Cu(II), Ni(II), Ag(I), and Zn(II) ions resulted in metallo-supramolecular polymer formation. The 1:1 complexation of the ligands and the metal ions was confirmed by UV-vis titration experiments.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s
    摘要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通过钯催化的Suzuki型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5,5'-连接的双(1,10-菲咯啉)s作为新的双齿配体。配体与Cu(II),Ni(II),Ag(I)和Zn(II)离子的配位导致形成金属-超分子聚合物。通过UV-vis滴定实验证实了配体和金属离子的1:1络合。通过高络合常数引起的大于10 5 Da的高分子量通过SEC-Viscometry-RALLS方法得到证实。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