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在大鼠脂肪的研究中,一半的放射性残留物可以归因于母体,其余的残留物是由羟基化母体代谢物的脂肪酸酯的混合物组成。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物种对拟除虫菊酯类酯类毒性的敏感性似乎高度依赖于组织酯酶的性质、检测到的活动水平、底物特异性以及目标和非目标物种中遇到的水解速率。几乎所有物种的组织中发现的微粒体单加氧酶系统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参与每一种拟除虫菊酯酯的解毒,在昆虫和鱼类物种中也参与其中一些药物的解毒。/拟除虫菊酯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Tefluthrin在肝脏中被微粒体羧酸酯酶迅速水解为其无活性的酸。随后,4'位置的醇发生进一步的降解和羟基化,氧化产生广泛的代谢物和醇成分。在代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立体特异性,反式异构体比顺式异构体水解得更快,对于顺式异构体,氧化是更重要的代谢途径。Tefluthrin主要通过尿液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但有一部分以原形通过粪便排出。(L86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拟除虫菊酯通过延长神经细胞兴奋时钠通道门的开启阶段来发挥其作用。它们似乎与钠通道附近的膜脂质相结合,从而改变通道动力学。这阻止了神经中钠门的关闭,从而延长了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的时间。重复的(感觉、运动)神经元放电和延长的负后电位产生了与DDT相似的效果,导致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可能导致瘫痪和/或死亡。拟除虫菊酯的其他作用机制包括对抗γ-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调节尼古丁胆碱能传递、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以及对钙离子的作用。(T18, L85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癌症分类:尚未评估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无致癌性迹象(未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名)。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拟除虫菊酯,特氟硫磷的影响通常包括迅速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和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随后出现细颤、伴有全身粗颤的倒地、体温升高、昏迷和死亡。在特氟硫磷中毒后,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严重的角膜损伤、低血压和心动过速,这些症状与过敏性反应有关。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吸入(L857);口服(L857);皮肤接触(L857);眼睛接触(L85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大鼠和狗中,当给予1或10毫克/千克剂量时,大部分放射性物质未改变地出现在粪便中,而大部分尿液中代谢物是结合态的。大约30%的给药剂量在两种动物中被吸收并通过尿液排出。在大鼠和狗中,单次剂量在48小时内排出,其中50-65%通过粪便,20-30%通过尿液。在大鼠中,胆汁瘘管实验表明,粪便中测得的放射性物质可能部分是由于胆汁排出。研究还表明,氧化作用先于酯体裂解。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