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09782-7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09782-77-1
化学式
C17H19IN2
mdl
——
分子量
378.256
InChiKey
OZXFSAMYLHPVQ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9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19.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dimethyl 1,4,5,7,8,13,13b,14-octahydroindolo[2',3':3,4]pyrido[1,2-b]isoquinoline-2,3-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喹啉和β-咔啉环系统的环相:8-氧代小ber碱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已经研究了异喹啉和β-咔啉化合物的环化过程,从而为制备8-氧代小ber碱衍生物提供了合成途径。关键步骤结合了二烯形成/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以提供目标多环骨架。环加合物的进一步氧化转化产生了8-氧代小ber碱类产物。此类生物碱是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所述的合成方法可证明对制备D环官能化衍生物有用。
    DOI:
    10.1016/j.tetlet.2011.03.085
  • 作为产物:
    描述:
    4,9-二氢-3H-吡啶并(3,4-B)吲哚magnesium 作用下, 以 乙醚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异喹啉和β-咔啉环系统的环相:8-氧代小ber碱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已经研究了异喹啉和β-咔啉化合物的环化过程,从而为制备8-氧代小ber碱衍生物提供了合成途径。关键步骤结合了二烯形成/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以提供目标多环骨架。环加合物的进一步氧化转化产生了8-氧代小ber碱类产物。此类生物碱是重要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所述的合成方法可证明对制备D环官能化衍生物有用。
    DOI:
    10.1016/j.tetlet.2011.03.08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ytotoxicity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of novel protoberberine derivatives
    作者:Milena Simic、Ana Damjanovic、Marko Kalinic、Gordana Tasic、Slavica Eric、Jelena Antic-Stankovic、Vladimir Savic
    DOI:10.2298/jsc150525090s
    日期:——

    A novel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toberberine derivatives. The methodology designed to control, primarily, substitution patterns on the terminal rings, was used to access a small array of these compounds. Initial biological profiling suggested anticancer potential of synthesised derivatives while structure-based target fishing has identified their potential targets and has established rational basis for further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Although the activities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scribed approach may be useful in the discovery of the novel lead compounds.

    为制备原小檗碱生物开发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合成路线。 原小檗碱生物。该方法旨在控制 该方法主要用于控制末端环的取代模式,从而获得了 这些化合物的小型阵列。初步生物分析表明 合成的衍生物具有抗癌潜力。 钓法确定了它们的潜在靶点,并为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为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合理的基础。虽然这些化合物的活性还需要 尽管活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所述方法可 在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方面是有用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