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chlorobenzylidene)(furan-2-yl)methylamine | 1174416-7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chlorobenzylidene)(furan-2-yl)methylamine
英文别名
——
(4-chlorobenzylidene)(furan-2-yl)methylamine化学式
CAS
1174416-71-7
化学式
C12H10ClNO
mdl
——
分子量
219.671
InChiKey
VWURKWPGINBBH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5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25.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chlorobenzylidene)(furan-2-yl)methylami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N-(4-chlorobenzyl)-1-(furan-2-yl)methan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涉及 N-糠基-N-取代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 PPh3 的 Ni(II) 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研究:(N-糠基-N-(4-氟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S 中的 Anagostic 和 C-H…π(螯合)相互作用, S')(硫氰酸根合-N)(三苯基膦)镍(II)
    摘要:
    摘要 功能化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Ni(S2CNRR')2](1-6) 和 [Ni(S2CNRR')(NCS)(PPh3)](7-12) [其中 R = 糠基;R'=2-羟基苄基(1,7)、3-羟基苄基(2,8)、4-羟基苄基(3,9)、4-甲氧基苄基(4,10)、4-氟苄基(5, 11), 4-氯苄基 (6,12)] 已制备并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 和 NMR(1H 和 13C)光谱表征。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支持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体的双齿配位。对配合物 1-12 的电子光谱研究表明镍 (II) 中心原子周围的方形平面几何形状。在 13C NMR 谱中,与均配配合物 (1-6) 相比,杂配配合物 (7-12) 的 NCS2 碳信号的上场偏移是由于 PPh3 对电子密度通过硫脲 CN 键向镍的介孔漂移的影响。配合物 11 的单晶 X 射线结构分析证实,Ni(II) 的配位几何是扭曲的方形平面。观察到罕见的分子内对立相互作用
    DOI:
    10.1080/10426507.2015.1135150
  • 作为产物:
    描述:
    糠醛吡啶盐酸盐酸羟胺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3.25h, 生成 (4-chlorobenzylidene)(furan-2-yl)me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单环β-内酰胺和意外的恶嗪酮形成:合成,晶体结构,对接研究和抗菌评估。
    摘要:
    合成了带有芳基,苯基和杂环的新型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作为可能的抗菌剂。在磷酰氯和三乙胺的存在下,用苯乙酸将亚胺(3h,3t)环化没有得到预期的β-内酰胺。取而代之的是,分离出高度取代的1,3-恶嗪-4-酮(4h,4t)作为唯一产物,并通过对4t的单晶X射线分析进行确认。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l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MIC和MBC值为62.5 µg / mL。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测定表明,浓度高达200μg/ mL的化合物4d,4h,4k和4l无细胞毒性。用青霉素结合蛋白-5对化合物4l进行分子对接以鉴定相互作用的性质。计算机和体外评估的结果都为化合物4l作为潜在的先导分子携带在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开发流程中提供了基础。
    DOI:
    10.3109/14756366.2015.10582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scovery of Pyrrolidine-2,3-diones as Novel Inhibitors of P. aeruginosa PBP3
    作者:Arancha López-Pérez、Stefan Freischem、Immanuel Grimm、Oliver Weiergräber、Andrew Dingley、María López-Alberca、Herbert Waldmann、Waldemar Vollmer、Kamal Kumar、Cuong Vuong
    DOI:10.3390/antibiotics10050529
    日期:——
    of 2455 compounds, which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pyrrolidine-2,3-dione as a potential scaffold to inhibit the PBP3 target. Further chemical optimisation using a one-pot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protocol delivered compounds with excellent target inhibition, initial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P. aeruginosa and no apparent cytotoxicity. Ou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key structural features;
    目前,耐多药细菌扩散的惊人威胁使临床医生在对抗感染方面的选择非常有限,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感染。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下一代抗菌剂的创新策略。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被证明是被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的靶标。发现针对绿假单胞菌PBP3的新型非β-内酰胺抑制剂,我们基于著名的酯人工底物优化了荧光分析,并使用针对性蛋白酶靶向的2455种化合物的文库进行了目标筛选,从而鉴定了吡咯烷-2,3-二酮作为潜在的抑制因子PBP3目标。使用一锅式三组分反应方案进行的进一步化学优化,可提供具有出色的靶点抑制作用,对绿假单胞菌具有初始抗菌活性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的化合物。我们的调查揭示了关键的结构特征;例如,附加在N上的3-羟基(R 2)和杂芳基(R 1)-亚吡咯烷-2,3-二酮通过亚甲基接头对靶标抑制是必需的。总体而言,PBP3的吡咯烷-2,3-二酮类抑制剂的发现为靶向耐多药细菌菌株带来了机遇,并呼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对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 Synthesis of 2-alkyl-1-aryl-1,2-dihydrochromeno[2,3-c]pyrrole-3,9-dione derivatives
    作者:R. N. Vydzhak、S. Ya. Panchishin
    DOI:10.1134/s1070363208120165
    日期:2008.12
    A preparative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2-alkyl-1-aryl-1,2-dihydrochromeno[2,3-c]pyrrole-3,9-diones from methyl 4-(o-hydroxyphenyl)-2,4-dioxobutanoate, aromatic aldehyde, and aliphatic amine is describ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