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9-diphenyl-3,4,9,10-tetrahydro-2H,8H-[1,3]oxazino-[6,5-f][1,3]benzoxazine | 1621313-8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9-diphenyl-3,4,9,10-tetrahydro-2H,8H-[1,3]oxazino-[6,5-f][1,3]benzoxazine
英文别名
3,7-Diphenyl-2,4,6,8-tetrahydro-[1,3]oxazino[5,6-g][1,3]benzoxazine;3,7-diphenyl-2,4,6,8-tetrahydro-[1,3]oxazino[5,6-g][1,3]benzoxazine
3,9-diphenyl-3,4,9,10-tetrahydro-2H,8H-[1,3]oxazino-[6,5-f][1,3]benzoxazine化学式
CAS
1621313-83-4
化学式
C22H20N2O2
mdl
——
分子量
344.413
InChiKey
BYUHQOZCZQLID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24.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聚合温度低的间苯二酚基苯并恶嗪
    摘要:
    由于苯并恶嗪的高固化温度,其工业应用受到限制。与常规的苯并恶嗪相比,可以通过更具反应性的前体或通过使用有效的引发剂来克服这一缺点。我们报道了一种新的基于间苯二酚的苯并恶嗪的合成及其与热潜性超强酸(即有机六氟锑酸on)的阳离子聚合。反应性前体和有效引发剂的这种结合导致固化温度低于100°C(差示扫描量热法起始),目前是苯并恶嗪体系的最低聚合温度之一。此外,所形成的聚苯并恶嗪的热稳定性不受施加的引发剂的影响。©2014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科学,A部分:Polym。化学2014,52,1693-1699
    DOI:
    10.1002/pola.271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sorcinol-based benzoxazine with low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作者:Andre Arnebold、Oliver Schorsch、Johannes Stelten、Andreas Hartwig
    DOI:10.1002/pola.27169
    日期:2014.6.15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benzoxazines are limited due to their high curing temperatures. This drawback can be overcome by more reactive precursor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benzoxazines or by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initiators.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a new resorcinolbased benzoxazine and its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with thermolatent super acids, namely organic sulf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s
    由于苯并恶嗪的高固化温度,其工业应用受到限制。与常规的苯并恶嗪相比,可以通过更具反应性的前体或通过使用有效的引发剂来克服这一缺点。我们报道了一种新的基于间苯二酚的苯并恶嗪的合成及其与热潜性超强酸(即有机六氟锑酸on)的阳离子聚合。反应性前体和有效引发剂的这种结合导致固化温度低于100°C(差示扫描量热法起始),目前是苯并恶嗪体系的最低聚合温度之一。此外,所形成的聚苯并恶嗪的热稳定性不受施加的引发剂的影响。©2014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科学,A部分:Polym。化学2014,52,1693-1699
查看更多